[发明专利]罗马帘的窗帘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2423.7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8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泰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杉山泰正 |
主分类号: | A47H23/02 | 分类号: | A47H23/02;A47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马 窗帘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罗马帘的窗帘面料,可以简单地装卸用于升降该窗帘面料的升降绳,从而可以降低其制作费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罗马帘中,作为窗帘面料采用了实施有各种设计的织物面料或者花边面料。这些面料被裁断为规定的尺寸而使用。在为被截断的织物面料或者花边面料的面料主体的背面,利用缝纫单元沿上下方向固定有多个环带。在这些环带上等间隔地安装着多个导环,在这些导环中沿其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插入有升降绳,升降绳被导环引导。这些导环也同样通过缝纫单元装着在环带的一个侧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3-235719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中,必须要为了装卸导环而预备环带,并将多个导环利用缝纫单元装着在环带的一个侧面上,还要将安装了这些导环的多个环带沿上下方向缝在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上。这样,必须进行将导环缝在环带上、以及将环带缝在面料主体上这样费事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极为麻烦,不光是要费很多作业时间,花在其上的费用也会增高。所以,出现了罗马帘的制作费用非常高的课题。而且,这也是在广泛普及罗马帘的时候应该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正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升降绳直接装卸于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去除以往麻烦的作业从而可以短缩制作时间并使制作费用大幅下降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采用以下结构:一种罗马帘的窗帘面料,其面料主体由织物面料制成,通过将所述面料主体悬挂而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个侧面上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浮线部,该浮线部以多根横向的线成束地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浮起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各浮线部和所述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的纵间隙中通插有升降绳。
本发明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一种罗马帘的窗帘面料,其面料主体由花边面料制成,通过将所述面料主体悬挂而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个侧面上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浮线部,该浮线部以多根横向的图案线成束地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浮起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各浮线部和所述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的纵间隙中通插有升降绳。
本发明所涉及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在面料主体为织物面料的情况下,在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个侧面上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浮线部,该浮线部以多根横向的线成束地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浮起的形式形成,升降绳通插在所述各浮线部和所述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的纵间隙中。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罗马帘的窗帘面料在面料主体为花边面料的情况下,在所述面料本体的一个侧面上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浮线部,该浮线部以多根横向的图案线成束地向所述一个侧面侧浮起的形式形成,升降绳通插在所述各浮线部和所述面料主体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的纵间隙中。
由此,基于本发明,完全不需要象以往那样,为了装卸升降绳7而进行将导环缝在环带上,及将环带缝在面料主体1上等麻烦的操作。所以,窗帘面料12的制作变得极其容易轻松。而且,不仅其制作时间能大幅缩减,制作价格也可以变得非常低廉,从而对此种罗马帘的普及具有极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面料主体的反面立体图。
图2(A)是面料主体背面一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图2(B)是同一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适用的罗马帘的立体图。
图4是吊杆部位的正面截面图。
图5是图4的5-5线截面图。
图6是图4的6-6线截面图。
图7是在将升降绳从卷筒上取下的状态下的窗帘面料的正面图。
图8是同一部分的扩大正面图。
图9(A)是由花边面料制成的面料主体反面一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图9(B)是同一部分的扩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面料主体,1a-一个侧面(背面),2-浮线部,2a-横线,7-升降绳,12-窗帘面料,13-罗马帘,31-面料主体,31a-一个侧面(背面),32-图案线,33-浮线部,S-纵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杉山泰正,未经杉山泰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2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