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效草甘膦除草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2125.8 | 申请日: | 2009-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袁伏中;李琛;曹明章;王新军;胡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N33/22;A01N31/16;A01P13/0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效 草甘膦 除草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除草组合物,特别是含草甘膦的增效组合物。
背景技术
草甘膦(glyphosate),学名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N-(膦酰基甲基)氨基乙酸(Phosphonomethyl Imino Acetic Acid),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一种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作为非选择性、无残留苗后除草剂通过植物叶片和非木本茎叶吸收,传导至植物体各部分。对深根多年生杂草和一年生及二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非常有效。草甘膦最突出的特点是可由茎叶吸收向下传导至地下根茎和分蘖中,对杂草地下组织破坏力极强。其杀草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的活性,破坏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转化,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而导致植株死亡。复硝酚盐是一种植物细胞赋活剂,能迅速渗透至植物体内,促进细胞原生质的流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目前,某些复硝酚盐如复硝酚钠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起促进根系吸收养分、萌芽、发根生长及保花保果等作用。
目前还没有复硝盐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草甘膦组合物并介绍其可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及水剂的制备方法。复硝酚盐能通过叶面快速渗透进入植物体内加快植物细胞原生质的流动,促进新陈代谢,提升芳烃类氨基酸的代谢速率。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实验,研究者发现,此草甘膦和复硝酚盐组合能明显提升草甘膦杀草速度和效果。
研究者还将草甘膦与复硝酚盐的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以及水剂三种剂型,并与草甘膦单剂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
将草甘膦与复硝酚盐的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其中各组分重量配比为:草甘膦1%--80%,复硝酚盐0.1%--5%,表面活性剂5%--10%,崩解剂1%--5%,载体10%--80%。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二丁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崩解剂为膨润土、硫酸铵、尿素、硫酸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载体为藻土、高岭土、白炭黑、珍珠陶土中的一种。
将草甘膦与复硝酚盐的组合物制成可溶性粉剂时,其中各组分重量配比为:草甘膦1%--80%,复硝酚盐0.1%--5%,表面活性剂5%--15%,载体10%--80%。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二丁基萘磺酸钠、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拉开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载体为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
将草甘膦与复硝酚盐的组合物制成水剂时,其中各组分重量配比为:草甘膦1%--80%,复硝酚盐0.1%--5%,表面活性剂5%--15%.表面活性剂为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与草甘膦单剂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除草作用更为迅速,草甘膦药效发挥比单一草甘膦制剂快48--72小时。
2.减少草甘膦单位面积用量20%--40%,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应用于转基因作物,可以明显促进作物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实施例中涉及的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 60%草甘膦·复硝酚钠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
草甘膦酸 60%
邻硝基苯酚钠 0.6%
对硝基苯酚钠 0.9%
愈创木酚钠 0.3%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6%
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3%
尿素(崩解剂) 5%
硅藻土(填料) 补足100%
将上述混合物均匀混合,气流粉碎,加入适量水并捏合,所得的混合物造粒、干燥即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2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定电流产生电路
- 下一篇:锂系列二次电池组合极耳及锂系列二次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