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0753.2 | 申请日: | 2009-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姜玉声;刘海映;王吉桥;丛文虎;刘庆坤;张剑诚;王友涛;王国栋;王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水产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参 对虾 梭子蟹 生态 混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养殖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优化池塘 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 及增加养殖产出的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北方沿海有条件的地区都在新建或改造池塘用于养殖价值较 高的海参。海参单一品种养殖存在如下问题:
1.海参放苗前需用药物清除池塘中的鱼、虾、蟹,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对 池塘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破坏;
2.多数经过药物处理的池塘水体透明度高,营养贫瘠,有害丝状藻类大量 繁殖,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费时费力,加大养殖成本;而大量用药 也破坏了池塘中的微生态平衡,有机物不能有效分解而沉积池底,物质循环受 阻、溶氧下降、有毒物质增加,水质和底质恶化;大排大灌的换水使养殖海区 污染加重,富营养化严重,海区自净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赤潮频发,病害蔓延;
3.海参池塘中往往自然繁生多种海洋线虫、小型甲壳类、鱼类、螺类或双 壳贝类,因为生态系统不完善,其数量有时剧增,不仅与海参竞争食物与空间, 死亡的尸体也会败坏水质,滋生大量病原;
4.在水温升高的6~9月,海参藏匿于人造礁石堆等附着基中“夏眠”,整 个池塘因此处于“闲置”状态,在沿海土地价格飙升的今天,池塘利用率低直 接影响养殖者的收益。
为此,有学者提出利用海参池塘进行综合养殖,建议混养少量鱼、虾或贝 类。然而,混养的适宜种类、放养比例及如何管理等系列问题仍未见系统的研 究报道。如果盲目引入混养种类,投喂和管理工作不完善,就可能造成池塘现 有生态系统加重失衡,大量的动物尸体、粪便和残饵增加水体负载,造成水质 与池底环境更加恶化。养殖者由于担心混养操作会影响海参的生长,所以迄今 为止一直延用单养海参的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优化池塘生 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与病害传播、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 增加养殖产出的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参、斑节对虾与三疣梭子蟹生态混养方 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在放苗前于海参池塘进排水闸门增设双层聚乙烯网,四周堤坝铺设无纺 布或碎石护坡,并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对池底进行凉晒并以涨潮进水冲刷池底 多次,然后用20ppm漂白粉进行消毒;海参附着基为人造礁石堆,2~3m3/堆, 礁堆中心间距5~6m,进水80cm深,施加有机粪肥培养生物饵料,施肥量为 100~200公斤/亩;
b.海参苗在混养当年的春季投放,之后可采用“轮捕轮放”的饲养模式, 即春秋季投苗,并捕捞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每亩投入1.2~2.0g的海参苗6000 头;斑节对虾苗于混养当年的春季海参投苗后再投放,每亩投放0.8~1.5cm的虾 苗1500尾;在投放斑节对虾苗的同时,在海参池塘内以3目尼龙网隔出围隔, 再用4目的网将围隔一分为二,先在一半围隔中放养三疣梭子蟹II期仔蟹2万 只/亩,前两周投喂冰冻大卤虫、煮熟的低值贝类,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150%, 早晚各喂一次,两周后转为投喂经破碎后的鲜活贝类与杂鱼,投饵量为蟹体重 的50~100%;养殖三周后拆除围隔中间的隔网,再养殖10天后开始挑选身体健 壮,附肢齐全,头胸甲宽5~10cm的个体放入围隔外池塘养殖,放养密度为30 只/亩;
c.投放斑节对虾苗后,每天傍晚和清晨投喂对虾配合饲料,具体是将饲料 撒于池塘四周设置好的饵料台上,投喂量以每次投喂前饵料台上稍有剩余为准; 投放经中间培育的大规格三疣梭子蟹后,每2-3天傍晚时沿池塘边投撒新鲜经破 碎处理的低值贝类或鲜鱼,每次按蟹体重的5-10%投喂,同时在池塘四周设置饵 料台检查摄食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夏季高温闷热时期停止投喂;饲喂期间 按自然潮汐时间纳潮换水;
d.养殖种类达到上市规格后,采用定置网具收获虾蟹,同时在排水闸门处 增设网衣,利用开闸排水的时机进行收获;以潜水方式采收海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水产学院,未经大连水产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0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配胶机
- 下一篇:红树植物的淡水驯化培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