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封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9619.0 申请日: 2009-11-04
公开(公告)号: CN102051353A 公开(公告)日: 2011-05-11
发明(设计)人: 马小军;何志远;黄晓波;于炜婷;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10 分类号: C12N11/10;C12N11/08;C12N11/04;C12N5/07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周秀梅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包封有 海绵状 支架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微胶囊,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封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Franklin Lim首次将微囊化固定化技术用于动物细胞的培养,随后,Damon Biotech公司将该技术固定化培养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分别生产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同时,该技术作为组织细胞或基因修饰细胞的免疫隔离和运载工具,也被广泛用于细胞移植。在众多的微胶囊中,海藻酸钠-聚赖氨酸微胶囊使用较多,应用的也较为成熟。通常,细胞在微囊内聚集成团状,并贴附在微囊的内壁上,随着细胞的增殖,细胞团不断增大,由于细胞团对营养物质,特别是溶解氧传递的阻力较大,处于细胞团中心的细胞出现坏死现象。有报道称当细胞团的粒径超过100微米时,细胞团中心的细胞便开始出现坏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封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微胶囊内的支架在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限制其聚集形成大的细胞团,而是形成多个小细胞团。在小细胞团内,营养物质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细胞的活性将不再受到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包封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在传统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或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内包封有海绵状支架,形成一种相互连通的、无规则的、网格状空间结构,将微胶囊内腔通过固态支架分割成体积更小的腔室,一方面提供更大的细胞贴壁表面,另一方面限制细胞聚集形成大团,而是形成分散的多个小细胞团,改善了营养物质传递,利于细胞的生长和生产。

所述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组织工程用海绵状支架与海藻酸钠溶液(质量浓度10-30g/L)体积比1∶5-1∶80的比例搅拌混合,海绵状支架为表面多孔,长纤维状,宽1-200μm,厚1-20μm,长20-1000μm;共混后的含有海绵状支架的海藻酸钠浆液;

2)然后再将含有海绵状支架的海藻酸钠浆液与动物细胞混合,将该混合液通过微胶囊制备仪,形成200-1000μm粒径可控、分布均匀的含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

上述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将海绵状支架材料与海藻酸钠溶液(质量浓度10-30g/L)按照体积比1∶3-1∶20共混后,再按常规方法将动物细胞与该海藻酸钠溶液(细胞浓度为105-107/rmL)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文献1:Wang XL,Wang W,Ma J,et al.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APAmicrocapsule:a model for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em cells and theirniche.Biotechnology Progress.2006;22:791-880.文献2:Zhang XL,Wang W,Xie YB,et al.Proliferation,viability,and metabolism of human tumor andnormal cells cultured in microcapsule.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06;134:61-76.);

2)通过微胶囊制备仪,将步骤1)的混合液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微胶珠,并与聚赖氨酸溶液或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5g/L和5g/L)反应成膜,得微胶囊;用柠檬酸钠溶液将制得的微胶囊内部海藻酸钙凝胶液化,使微胶囊内形成液体环境;即得产品。

所采用的氯化钙溶液浓度在0.05-0.3mol/L;所述的海藻酸钙胶珠与聚赖氨酸或壳聚糖溶液反应成膜时间在10-60分钟。

所述包封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用于贴壁或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的微囊化培养。

本发明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如下优点:

与传统的微胶囊相比,该支架将为微囊内的生长细胞提供附着支架,改善微囊化细胞的生长分布趋势,细胞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不会聚集形成大团,而是形成多个小细胞团,在小细胞团内,营养物质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细胞的活性不再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内培养CHO细胞时的细胞形态光学照片。

图2为在没有海绵状支架的微胶囊内培养CHO细胞时的细胞形态光学照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