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厌(缺)氧池的旋流搅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400.0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党聪;万琼;房平;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郭秋梅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 生物 处理 搅拌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最小能量输入条件下可保证液体处于旋流状态,防止液体中颗粒物沉淀的搅拌装置及其配套池型,适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厌氧池和缺氧池使用。
背景技术
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厌氧池和缺氧池的设置必不可少。为了使缺(厌)氧池中的混合液处于悬浮状态,保证混合液中的污泥与污染物的充分接触,顺利完成所需的生物脱氮除磷反应,目前均通过设置推进器式搅拌机的方式来解决。搅拌机所需能量一般按单位体积废水量来确定,搅拌机在缺(厌)氧区按点式布设安装。由于推进器式搅拌机的能量输入是依靠推进器叶片的旋转带动流体的旋转,然后借助于流体间的粘滞力带动周围流体的旋转,从而使混合液处于悬浮状态,因此,在推进器搅拌池中,靠近推进器的液流中心流速最大,池周流速最小,能量的耗散从中心向边沿传递。与此对应,距离推进器附近的区域泥水的混合程度较高,距离推进器较远的区域泥水的混合程度较低。实际工程中,维持泥水混合均匀的最小液流速度为0.3米/秒。如果要维持距离推进器(或搅拌机)最远处的液流速度在最小流速,则其他部位的流速均大于该流速,且距离搅拌其越近,流速越大(近似线性分布),这样一方面造成能量的浪费,另一方面较高的液流速度将从液流表面卷入大量的空气(氧气),造成厌(缺)氧池效率的降低。如果要维持距离推进器(或搅拌机)最近处的液流速度在最小流速,则其他部位的流速均小于该流速,且距离搅拌其越远,流速越小,这样虽然能量减少,但在远离搅拌机的区域则会出现污泥淤积现象。因此,如何在最小的能量输入下,使混合液中的污泥和水达到较好地混合,同时不产生污泥淤积,是目前污水生物处理工程中厌(缺)氧池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缺(厌)氧区污泥淤积现象和高能耗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流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采用轴向搅拌,能量输入从池周向中心传输,使各区域能量输入相对均衡,最终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混合液的均一旋流且克服污泥淤积现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厌(缺)氧池的旋流搅拌装置,该旋流搅拌装置主要是由水平轴(10)、搅拌浆支架(11)、搅拌浆叶(12)和电机(13)组成;水平轴(10)与电机(13)轴相固定,水平轴(10)上固定有搅拌浆支架(11),搅拌浆支架(11)上设置有搅拌桨叶(12);厌(缺)氧池的反应池体(6)内安装有配水板(7)、集水板(8),其将反应池体(6)分为配水区(2)、搅拌反应区(3)和集水区(4);旋流搅拌装置沿水流方向水平固定安装在厌(缺)氧池反应池体(6)的搅拌反应区(3)内;水平轴支座(9)用于固定旋流搅拌装置水平轴(10),该水平轴支座(9)固定连接在配水板(7)、集水板(8)和反应池体(6)的壁面上。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水平轴(10)上至少固定有1组搅拌浆支架(11),每组搅拌浆支架(11)上设置有不少于2片对称布置的搅拌桨叶(12),搅拌浆支架和所固定的搅拌浆叶的数量随反应池断面的增大而增加;每片搅拌桨叶(12)宽度为0.06~0.08米;搅拌桨叶(12)外边沿距水面不大于0.3米。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混合液(1)沿水平方向以一定的流速均匀流入厌(缺)氧池的搅拌反应区(3),在水平流速和径向流速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液沿轴向旋流前进,旋流速度为水平流速和径向流速的合速度。当厌(缺)氧池内搅拌反应区(3)的水平流速为0.01~0.02米/秒,轴转速为8~12转/分钟时,液流旋转体的最大速度为0.25~0.35米/秒。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与该旋流搅拌装置配套的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池型,采用推流式池型或多级完全混合串联池型,底部为半圆型。
厌氧池和缺氧池可以为两级或多级串联,每级安装搅拌装置1台或多台,采用单电机同轴驱动或多电机多轴驱动,以满足不同尺寸或容积的厌(缺)氧池要求。该旋流搅拌装置可以用在以钢筋混凝土、金属、塑料或其它工程材料建造的厌氧池和缺氧池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使液流在反应池内形成旋转体,该旋转体每一断面上的速度分布相同,而同一断面上外沿速度最高,沿径向逐渐衰减。在任何能量水平下,混合液在轴线处速度最小(径向速度为零,水平流速为进水流速),在池边沿处速度最大。混合液旋流式推进,保证反应池推流效果,可以使反应区获得最大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