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感应路面微表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210.9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军;朱亚杰;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04;C04B14/3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感应 路面 微表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微表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自感应路 面微表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重载超载现象日趋严重,路面承受的压 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过重的行车荷载造成了公路路面车辙、沉陷等的严重破 坏,如何有效地、智能地控制行车荷载,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是广大 公路科研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多年来的经验, 利用微表处对高等级公路进行预防性的养护,已经成为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 一。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 配比拌和并摊铺到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主要用于高 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和填补轻度车辙,也适用于新建公路的抗 滑磨耗层。另一方面,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小于 钢的四分之一,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 加工性,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能,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的电阻率约为 1200×10-8~3000×10-8Ω·cm,是导电性能极佳的导电材料。而且,碳纤维能 够增强沥青的粘滞性,加强力学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和水稳定 性,增加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碳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加筋作 用,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恢复性能,显著改善其温度稳定性,所以掺加碳 纤维能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下降是由于碳纤维形成导电连通网络所致,碳 纤维含量低时,材料电阻率大,导电连通网络尚未大范围形成,电阻率随碳 纤维含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缓慢;碳纤维含量较高时,导电连通网络逐渐形 成,材料电阻率随碳纤维含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家具;碳纤维含量很高时, 导电网络已经大范围形成,材料电阻率小,电阻率随碳纤维含量而变化的速 度又趋缓慢;另一方面,材料中掺加碳纤维后,导电良好的碳纤维相对均匀 地分散在绝缘的沥青基体中,碳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在纤维中的大体系中离 域,并且穿透被录取隔开的非常近的两根纤维之间的势垒,从一根纤维跃迁 到另一根纤维,从而增强导电性。因此,可以应用这一现象对掺加碳纤维的 沥青路面混合料的受力性能进行监测,通过标定材料的应力与电阻间的关 系,研究人员决定阻抗和载重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确定以自感应路面材料修 筑的公路上的车辆方位、载重和速度等参数,为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提供材料 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感应路面微表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自感应路面微表处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自感应路面微表处 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乳化沥青:20-25份,水泥:7.5份,集 料:250份,碳纤维:0.2-1.75份。
改性乳化沥青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制成:180℃的克拉玛依90#沥青60 份,70~80℃的热水40份,氯化钙1.5份,聚乙烯醇1.5份,加入改性乳化沥 青重量的3%的十八烷基磺酸钠阳离子型乳化剂,以稀盐酸调节pH至2.0~ 6.0;另掺加沥青质量4%的SBS改性剂,用剪切机以6000r/min的速度,剪切 10min。
自感应路面微表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碳纤维的处理:用质量分数98%的浓硝酸浸泡24h,然后用水清洗, 在60℃的条件下烘24h。
2)试件的制作:
①按照原料重量份配合比,称取集料、碳纤维和水泥,用水泥净浆搅拌 机搅拌30s,以利于充分均匀混合;
②加入乳化沥青,搅拌60s,制成混合料;
③称取搅拌好的混合料160g,装入40mm×40mm×40mm的试模中,用压 力机压制成型,当压制到试模顶部时,持续压力120s,每组成型6个试件;
④用脱模器脱模,脱模后试件放在室温条件下1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豆生物种衣剂
- 下一篇:一种生物降解包膜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