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化-微波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8277.0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有生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0;C02F1/72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32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物化 微波 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波能的物理化学水处理方法,属于废水处理和水的净化的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人类两个文明发展至今的社会,淡水资源的稀缺却是空前的,尤其在人口增加、污染加重的人为因素影响下,以及气候变化的自然条件下,人类将直接面临更大的淡水危机。在我国有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城镇居民对淡水的需求将从1995年的310亿吨增加到1340亿吨,同时工业用水将从520亿吨增加到2690亿吨,农业用水将从4000亿吨增加到6650亿吨。如此之大的用水量,已让人们倍感压力。人类若对仅存的有限水资源不加以防范,对已经污染了的江河湖泊不加以治理或治理不力,必将给整个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带来严重的“水荒”,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解决“水荒”的基本途径就是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使污水资源化,形成水的循环经济,这与对江河湖泊水污染的防范是一致的,即要从根本上解决江河湖泊的污染,首要问题是先堵住污染源,这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广大农村都无一例外。目前的现状是:为缓解和弥补陆地淡水资源的不足,沿海某些地区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海水淡化。这不仅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错误方向,而且大量淡化海水将给海洋生态造成难于想象的危害,最终会报复人类自身。事实上,陆地地表被污染了的江河湖泊水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其本身就是淡水资源。如何将污染了的江河湖泊水及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转化为生活的、工业的、农业的安全绿色用水,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及污水资源化和水的循环经济,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
现行工业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存在着下列主要缺点:
①城镇污水处理
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引进的“生物化学”法,其本质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大量繁殖,使污水中的还原性等污染物质缓慢地产生降解化学反应而被去除。此法只能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而被排放。若要使 处理后的水转化为再生水回用,则必须根据回用水的质量要求再进行深度处理。目前的深度处理一是费用昂贵,二是处理技术有限,难予实现优质、高效、经济的再生水回用。
②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处理的方法也因其污染物的成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一些高有机物污染的工业废水的处理,常需要“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的多级处理;对另一些工业废水的处理,则还未找到使处理后的水质达标排放的经济可行的有效技术,至于要让处理后的产出水水质达到再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则很难。
③已被污染的江河湖泊水的处理
把已被污染了的江河湖泊水转化为生活的、工业的、农业的安全绿色用水,是缓解和克服陆地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必由之路。但现行的集中式饮用水供水净化技术,只能把符合要求的地表水源转化为生活饮用水。对那些已被污染了的江河湖泊水若要转化为生活安全用水,用现有的水处理技术,则是不经济的或是无能为力的。
由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ZL99115141.0的“一种微波处理废水的方法”,已对城镇污水、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经多年的不断生产实践,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突破,在不断的深化认识中,又研制并形成了更为完善、成熟的水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微波场八大独特优点为一体的物化处理法,是能对被污染了的江河湖泊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使之转化为生活、工业、农业安全绿色用水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物化——微波水处理的方法,包括:
A、在待处理的水中加入药剂,以提供参与水中污染物降解的物化反应的物质;
B、将上述与药剂混匀后的水送入微波场中处理,在微波场强烈的催化作用下,水中的污染物与加入的药剂进行物化反应,生成气体、固体与水分离,并激活污染物分子、裂解高分子有机污染物碳氢键,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之后气体排放,分离固体和液体;
其特征在于:
C、在微波处理后分离出的液体中,加入CaO[Ca(OH)2]至该液体的PH>12,分离固体和液体;
D、在经上述C步骤处理并分离出的液体中,加入药剂至该液体PH值为6.8~7.4,分离固体和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有生,未经徐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