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沼气变压吸附提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8258.8 申请日: 2009-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1724479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9
发明(设计)人: 宁平;殷在飞;王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0L3/10 分类号: C10L3/10;B01D53/053
代理公司: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代理人: 金耀生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沼气 变压 吸附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沼气变压吸附提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花燃料的缺乏,开发二次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发展战略,国家在“十一 五”规划中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并逐步形 成系列化、专业化生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据监测,养殖场废水的COD 超标50~6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若未经处理就地排放,则将在 周边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面源。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养殖业污染控制迫切需要经济实用的技 术支持以使畜禽养殖场粪污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方向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受到国家 高度重视。

农村沼气建设直接产品是沼气,沼气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主要 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在沼气中的含量55%;其次是二氧化碳(CO2)40%;此外还有其它 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沼气与天然气组分相差很大,天然气甲烷 含量达96%,热值达33500kJ/m3,而沼气热值只有天然气的50%还不到,这就限制了沼气的 用途,作为管道输送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燃料,用于照明、民用和商业灶具、工业热源、沼 气发电等用途,可替代秸秆、薪柴、煤炭等。天然气用途更为广泛,除了沼气所有的用途 外,天然气也可用作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炭 黑等近20个品种,经二次或三次加工后的重要化工产品则包括甲醛、醋酸、碳酸二甲酯 等50个品种以上。天然气可用作汽车燃料,其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排放水 平都大大低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不积碳,不磨损,运营费用很低,是一种环保型替 代能源。

目前,国内沼气只做为农村灶具燃料使用,用途不广,使用价值低,尚未开展沼气提 浓工作,沼气提浓只是刚起步,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的新形势下,沼气提 浓具有一定前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沼气变压吸附提浓的方法,将农业生态产生的沼气最大限度 地利用,有利于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为三床六步工艺,将沼气经压縮机压缩至0.35~0.7mpa,在常温下通过吸附塔, 在吸附阶段将沼气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在吸附剂上,出气即为提浓的生物天然气,吸附阶段 结束后,吸附剂进行降压冲洗,将吸附剂吸附的二氧化碳析出,吸附剂得到再生,用于下 一个吸附阶段,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原理:利用固态吸附剂对沼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氮气等组分 在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扩散速率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压力降低而 减少的特性。在加压条件下完成沼气中二氧化碳的吸附和甲烷提浓过程。在减压条件下二 氧化碳解析而放出,吸附剂完成再生过程。从而达到沼气组分分离提浓,吸附剂再生的循 环过程。

本发明通过压縮机、三个并联的吸附塔和缓冲罐等设备称三床流程来实现。

本发明每个吸附塔依次经历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吸附:在0.35~0.7mpa,温度为常温下进入吸附塔(C2a),沼气中大部分二氧 化碳被吸附剂吸附,其它组分即为生物天然气排出至生物天然气贮罐H3内,吸附30分钟。

第二步均压:关C2a塔的V1a和V2a阀,与已再生的处于低压的C2c塔用Vc3相连, 相连后的平均压力約为原来压力的一半,此时C2a塔的吸附前沿向前推进,但仍未达到出 口,均压气体的纯度和产品气基本一样,不影响产品气质量,均压5分钟,累计35分钟。

第三步顺向放压:C2a塔的气体用V4a节流到低压贮罐H4内,用来冲洗已经逆向放压 的C2b,顺向放压的压力控制到吸附前沿刚好到达C2a出口而尚未穿透为止。此步排出的 气体杂质含量比产品气高,基本上还尚属纯的,作为冲洗气。顺向放压10分钟,累计45 分钟。

第四步逆向放压:C2a塔的剩余压力打开V5a阀,将压力降低至常压,将吸附剂吸附 的二氧化碳排出。逆向放压10分钟,累计55分钟。

第五步冲洗:利用产品气贮罐H3的气体,开V6a和V4a阀,按顺压放气流程,将部 分产品气进入C2a冲洗剩余二氧化碳,冲洗气进入低压贮罐H4,进入压縮机进口回收。冲 洗20分钟,累计75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