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人工方式的打糕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8120.8 | 申请日: | 200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江;荆华;杨佳锟;荆强;郭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华 |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 地址: |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方式 打糕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机械,特别涉及一种仿人工方式的打糕机。
背景技术
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的打糕制作方法是,将煮熟的江米(糯米)用棒槌敲打成糕,称作“打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为此,专利号为ZL200520107562.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自熟打糕机》,该ZL200520107562.2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方式是,以铰笼将江米(糯米)直接铰熟并铰成糕,该方式虽然制作速度快、省却了煮熟的工序,但是,铰成的打糕,其口味和口感不同于传统的打糕,失去了传统方式制作的打糕的风味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ZL200520107562.2实用新型专利制作的打糕,其口味和口感不同于传统的打糕,失去了传统打糕风味、口感和黏度之问题,而提供一种制作的打糕具有传统风味的仿人工方式的打糕机。
本发明是由砧板、压杆、打槌、导筒、滑动棘轮齿齿轮、弹簧、轴承、活塞、缸体、连杆和曲轴组成,砧板的上部周边套设有一罩筒,压杆从导筒中活动穿出,压杆的上端固定打槌,数只打槌均匀分布在压杆的周边,砧板位于打槌的下方,导筒穿套在砧板的中心,导筒的下端面设有棘轮齿,压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活塞枢接,活塞位于缸体内,活塞的下方以一销轴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活动套设在曲轴的曲柄部,曲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曲轴箱枢接,曲轴具有动力输入轴,压杆的下段具有旋转花键,滑动棘轮齿齿轮的内壁对应压杆的旋转花键也具有旋转花键,压杆的旋转花键段穿设在滑动棘轮齿齿轮中,当打槌上升到上端部位和棘轮齿咬合,咬合后带动旋转花键旋转既完成打槌不规则转动,每升起一次打槌旋转一个角度,滑动棘轮齿齿轮内孔的旋转花键带动压杆旋转,当滑动棘轮齿齿轮被固定不动时,压杆的旋转花键段可以在滑动棘轮齿齿轮中上下移动的同时并转动一个角度,滑动棘轮齿齿轮的上端面对应导筒下端面的棘轮齿也设有棘轮齿,两者的棘轮齿可以啮合在一起,滑动棘轮齿齿轮下方的压杆上套设弹簧保证滑动棘轮齿齿轮上下滑动。
所述打槌的底面为平面,打槌的外侧边不超出罩筒的内周。
所述罩筒上覆盖有一罩盖。
所述砧板的表面覆设有衬板。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动力由动力输入轴输入,动力输入轴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连杆上、下往复运动,连杆带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活塞带动压杆进而带动压杆上的打槌上、下往复运动,敲打放置在砧板上煮熟的江米(糯米)成打糕,当活塞后一次推顶压杆上升时,到达预定的位置时,与压杆同时上升的弹簧和滑动棘轮齿齿轮中的滑动棘轮齿齿轮顶靠在导筒的下端面,滑动棘轮齿齿轮上端面的棘轮齿与导筒下端面的棘轮齿啮合在一起,压杆继续上升,此时由于滑动棘轮齿齿轮上端面与导筒下端面啮合在一起,滑动棘轮齿齿轮不能转动,压杆下段的旋转花键沿滑动棘轮齿齿轮内的旋转花键滑动,使压杆上升的同时转动一个角度,进而使打槌转动一个角度敲打江米(糯米),当压杆下行时,由于滑动棘轮齿齿轮脱离与导筒下端面的啮合,压杆连通弹簧和滑动棘轮齿齿轮保持原来上升时转动的角度状态下行,每上升一次,压杆连同砧板都转动一个角度。
本发明与ZL200520107562.2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是以仿传统的敲打方式制作打糕,制作出的打糕具有传统打糕的风味和口感。
2、而ZL200520107562.2实用新型专利是用铰笼以铰的方式制作打糕,制作出的打糕不具有传统打糕的风味和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压杆;2-打槌;3-导筒;4-滑动棘轮齿齿轮;5-轴承;6-旋转花键;7-连杆;8-轴承;9-罩盖;10-罩筒;11-衬板;12-砧板;13-缸体;14-弹簧;15-活塞;16-销轴;17-动力输入轴;18-曲轴箱;19-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华,未经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