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面实芯微通道板制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056.3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尼启良;陈波;刘世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00 | 分类号: | H01J9/00;H01J4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刘树清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面 实芯微 通道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紫外线、带电粒子的探测技术领域,涉及的一种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微通道板是一种二维连续电子倍增的电真空器件,它是由许多具有连续电子倍增能力的通道按一定的几何图案排列而成。在其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能够获得很高的电子增益,对极其微弱的二维电子图像进行倍增和放大。
微通道板既可用于探测从近红外到硬X射线波段的光辐射,也可用于探测电子、离子、α粒子及γ射线和宇宙射线。目前,微通道板主要应用于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和微光夜视成像等领域,使用微通道板作为像增强器的位置灵敏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科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深空探测等)、同步辐射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光学(荧光成像、拉曼光谱)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对于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平面微通道板不能满足成像质量要求,球面微通道板可以消除球差造成的畸变,进而提高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制备球面微通道板的装置是业内人士极为关注的问题。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是申请号为200410073378.0的发明专利中提供的一种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制备 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形定位胎具1、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配重块5、下胎具排气孔6。
将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放置在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上面,在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靠近边缘处开有轴向下胎具排气孔6,将圆筒形定位胎具1置于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之上,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通过圆筒形定位胎具1的上内筒压在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的上面,在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的轴杆上放置配重块5,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的凸球面的曲率半径与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凹球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将整个装置放入加热炉内,当温度达到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的软化点温度时,在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和配重块5的重力作用下,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被压成具有环状平面边缘的球冠状曲面,其上表面曲率半径与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的凸球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其下表面曲率半径与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凹球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上述制备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装置存在的主要缺陷:一是下胎具排气孔6位于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边缘轴向,制备过程中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边缘部分的预先弯曲导致下胎具排气孔6被堵死,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与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之间的气体无法排除,使制备出的球面实芯微通道板表面有突起或气泡;二是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的球面只有一点与平面实芯微通道板3接触,无法保证凸球面柱形上胎具4的球面与凹球面柱形下胎具2的球面完全平行,导致制备出的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两表面不平行,曲率半径不同;三是导致制备出的 球面实芯微通道板3的环状平面边缘出现褶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质量和成品率,特设计一种球面实芯微通道板的制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