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发泡耐火门芯板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7125.9 | 申请日: | 200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1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同生 |
| 主分类号: | C04B28/32 | 分类号: | C04B28/32;C04B38/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44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发泡 耐火 门芯板 填充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无机发泡制备耐 火门芯板填充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金属防盗门一般在门芯板内填充发泡材料,以达到防 火效果。现有相关技术为:将氧化镁、氢氧化镁、硫酸镁、珍珠岩等防火材料 配料、搅拌后,经发泡剂发泡后填充发泡成型,不仅具有防火、防蛀、防腐、 高强、质轻等优点,且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已被普遍使用于各种防火领域。
如专利号为200710070830.1公开的发泡耐火填充材料,该材料制备方法是: 将一定比例的氧化美、高铝酸盐耐火水泥、硫酸镁等混合加水稀释成稠状基料 浆,将动物蛋白型高效泡沫发泡剂注入基料浆中,搅拌发泡成型,所有配料、 发泡剂都为粉剂,一次性制备成料浆,发泡后缺少骨架支撑,导致发泡后结构 稳定性差,变形损坏。
另有一种技术:将多种防火材料经松香等黏合剂混合或在高温下压制成类 似防火材料。如专利号为200710191888.1公开的氧化镁生态防火板,采用松香 黏合防火材料和玻璃纤维后浇注成型,其玻璃纤维起到一定稳定作用,但玻璃 纤维遇火后,易产生有毒气体烟雾,对人体危害严重;采用防火材料混合后在 高温下热压而成,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质量重,不适合作为防火门芯的 填充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火等级低、隔音效果差,且无骨架支撑,发泡后结 构稳定性差,易变形损坏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生 产周期短,成本低,材料混合均匀,发泡效果好,发泡后孔密、结构稳定、防 火等级高、隔音效果好的无机发泡耐火门芯板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机发泡耐火门芯板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无水氯化镁、硫酸镁、碳纤维、经防火油浸制的防火竹签、水混合制 成骨架混合液,其中各成份质量配比为:无水氯化镁15-25份,硫酸镁5-15份, 碳纤维0.5-0.8份,防火竹签0.2-0.3份,水25-35份;
(2)将高岭土、煤灰、轻质氧化镁、闭孔珍珠岩加入步骤(1)的骨架混合液 制成料浆,其中各成份质量配比为:高岭土5-10份,煤灰3-6份,轻质氧化镁 45-55份,闭孔珍珠岩1.5-2.5份;
(3)将动物蛋白发泡剂、K12发泡剂加水制备成混合发泡剂,其中各成份质 量配比为:动物蛋白发泡剂1.5-2.5份,K12发泡剂1-2份,水25-30份;
(4)将步骤(3)的混合发泡剂经空气发泡机注入步骤(2)的料浆中搅拌发泡, 放置2-4小时定型即得无机发泡耐火门芯板填充材料。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制备料浆时,将无水氯化镁、硫酸镁、碳纤维、防火竹签先充分混合成 骨架混合液,骨架在混合液中混合均匀,有利于后续发泡,避免传统一次性混 合防火材料混合不均匀,再在混合液中加入比重较大的高岭土、煤灰、轻质氧 化镁、闭孔珍珠岩等防火材料制备稠状料浆,提高了发泡材料强度;以碳纤维、 防火竹签作为发泡材料骨架,能提高发泡材料结构的稳定性,不易变形,且无 毒、无副作用,使用安全;
2、使用动物蛋白发泡剂、K12发泡剂组成混合发泡剂发泡,能较好地发泡, 发泡后孔密、防火等级高、隔音效果显著,防火效果好;
3、采用无水氯化镁,含镁量高达99%,不返潮,稳定性高,避免腐蚀门板 内芯;采用轻质氧化镁、闭孔珍珠岩作为防火材料,能进一步提高发泡效果, 防火能力强,具有较高的防火等级。
本发明采用碳纤维、防火竹签作为发泡骨架,分级制备料浆,将动物蛋白 发泡剂和植物发泡剂混合作为发泡剂对料浆进行发泡,骨架混合均匀,发泡效 果高,发泡结构稳定、孔密、隔音效果好,配合无水氯化镁、轻质氧化镁、闭 孔珍珠岩等材料,发泡材料的防火等级高,防火能力强,使用安全,无毒、副 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无机发泡耐火门芯板填充材料,由碳纤维、防火竹签、高岭土、煤灰、 轻质氧化镁、闭孔珍珠岩、无水氯化镁、硫酸镁经动物蛋白发泡剂、K12发泡剂 混合发泡剂发泡而成。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同生,未经李同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1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