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6389.2 | 申请日: | 200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龙;李绍才;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04 | 分类号: | A01C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游兰 |
| 地址: | 61006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 种子 萌发 竞争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种子播种的种子包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
背景技术
植物种子的播种,传统方式是将种子从保存袋中取出,人工播种或机械播种。为防止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通常又对种子进行浸种、拌种或包衣处理,并在播种同时施入肥料。这种播种方式不仅相对复杂、费时费工、效率低,且播种密度难以控制,不能平衡种间竞争,致使种子用量过大,萌发率及成苗率低。中国专利CN2430835Y公开了一种种子带,采用透水、透肥、透气且可降解的上下基带将种子定向封装其中,并同时放置肥料及农药。该种子带可将种子、肥料及农药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制成成卷产品提供使用。虽然能调节播种植株间距离,节约种子用量,节省劳动力,但基带的机械束缚会阻碍种子萌发,尤其是对双子叶木本植物种子萌发影响更为严重,同时也不能实现对不同类、不同物种的种子进行差异化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减少种子用量,调控种子萌发及种间竞争,成苗率高,灵活而可控,适用范围广的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
本发明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包括底网,设置在底网上的承载层,设置在承载层上的隔板,由隔板形成的种子腔,填充于种子腔内的的下层粘土和上层种子混合物,以及覆盖在隔板上的表面保护膜。其中,下层粘土和上层种子混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填充于每格种子腔内或间隔填充于种子腔内,间隔种子腔的数量根据物种等具体条件而定。底网与承载层之间由水溶性胶粘结,隔板与承载层、表面保护膜与隔板之间由密封胶粘结。底网为市售聚乙烯或聚丙烯网,网孔边长为3~12mm;承载层为市售水溶性纸,冷水完全溶解时间≥5天,隔板为硬性防水纸板,其厚度0.5~2mm,高度≤2cm,种子腔间距2.5~6cm。下层粘土细度以过150目筛为宜;种子混合物包括种子、有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及保水剂等;表面保护膜为市售水溶性膜,其厚度一般为0.05~0.08mm,溶解时间小于5分钟。
本发明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的工作原理是,用于农业、林业、园林时直接放置于土沟或土槽中,然后覆土1~2cm厚,并浇水管理;用于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时直接固定于生态护坡网、格子框架、土工格室等构件上,然后机械喷射1~3cm厚人工土壤,并浇水管理。表面保护膜遇水后溶解,水分润湿种子混合物,下层粘土防止水分快速下渗,承载层遇水逐渐软化直至溶解,待胚根发育成根系后,穿过底网,伸入外界土壤中正常生长。
本发明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通过调节种子种类、播种量、种子腔间隔的数量,改变种子混合物中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播种密度,平衡不同物种种间竞争,不仅节约种子,且成苗率高,灵活而可控,适用范围广。主要用于蔬菜种子、粮食种子、林木种子、园林绿化苗圃种子,以及生态恢复的水保类草灌乔种子等播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调控种子萌发与种间竞争的种子格栅包括底网1,设置在底网上1的承载层2,设置在承载层2上的隔板3,由隔板3形成的种子腔4,填充于种子腔内4的的下层粘土5和上层种子混合物6,以及覆盖在隔板上3的表面保护膜7。其中实施例1中的下层粘土5和上层种子混合物6填充于每隔种子腔内。实施例2下层粘土5和上层种子混合物6间隔填充于种子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6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茶园土壤水气肥环境的施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