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竹覆盖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6147.3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骆光文;庞迎春;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3/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1183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盖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雷竹覆盖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因其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笋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因此被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雷竹在自然状态下当平均气温达10℃时普遍出土,但是一月份及春节前后雷笋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其产量却很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由于产量少,种植雷竹的收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竹覆盖培育方法,通过覆盖增温使雷竹达到早出笋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雷竹覆盖培育方法,是用覆盖材料对雷竹进行覆盖,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雷竹地上用7500kg/公顷的猪粪或6000kg/公顷的鸡粪或鸭粪,与相同重量的砻糠均匀铺施,厚度为5cm;
步骤二、在第一层覆盖物上覆盖干稻草,干稻草总用量为2.25万kg/公顷,分两次覆盖,每次使用一半的干稻草,间隔时间3至5天,每次覆盖厚度为10至15cm,每次覆盖后都浇水,使稻草含水重量达到55%至65%;
步骤三、在第二次干稻草覆盖后3至5天,使用剩余的砻糠覆盖,砻糠总用量为15至22.5万kg/公顷,覆盖厚度为15至20c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干稻草切断,长度为14至16c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干稻草覆盖前,按照每100kg干稻草中加入2至3kg生石灰的比例,撒入生石灰和干稻草混合均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进行步骤一时的月均气温达到5至9℃。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进行步骤一是在11月或12月。
本发明是根据雷竹的生长特点,利用多种覆盖物覆盖雷竹,调节雷竹的生长环境。通过在干稻草覆盖前,先覆盖一层鸡粪或鸭粪,从而调节稻草的C/N比,达到微生物生长合适的C/N比25/1左右,另外,使用稻草和砻糠覆盖,既保温,又透气,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优化方案通过加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使土壤呈弱碱性,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土壤酸碱度符合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要求。本发明通过能够提早出笋时间,根据情况可提前时间40~45天,同时,通过覆盖,为雷竹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雷竹产量也提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月均气温达8℃的11月下旬,选择1.5亩的土地作为培育基地,用750kg的猪粪和750kg的砻糠均匀搅拌,匀撒地面,达到5cm厚度,将重量为2250kg稻草切割成长16cm后分两次覆盖,两次覆盖的时间间隔为4天,厚度为11cm,覆盖后分次用1350kg的水均匀浇湿;在稻草覆盖后5天,待稻草自然压实后用21750kg的砻糠覆盖,其厚度为16cm。
采用覆盖增温的雷竹培养方法出笋时间提早了42天。自然出笋的雷竹,亩产量为243.3kg,而采用本发明技术的雷竹,亩产量达到了1480.7kg,产量增加了5倍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6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篱修剪机
- 下一篇:多功能秸秆切碎青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