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阵列以及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5128.9 | 申请日: | 2009-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柳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H01L23/52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丁建春;陈华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阵列 以及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显示阵列以及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像素阵 列以及具有该像素阵列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为适应现代产品高速度、高效能、且轻薄短小的要求,各电子零件均 积极地朝体积小型化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装置也已渐成主流,例如:笔 记本计算机(Note Book)、移动电话(Cell Phone)、电子辞典、个人数字助 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上网机(web pad)及平板型计算机 (Tablet PC)等。对于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影像显示器而言,为了符合产品趋 向小型化的需求,具有空间利用效率佳、高画质、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 优越特性的平面显示器,目前已被广为使用。
一般而言,平面显示器中主要是由一显示面板以及多个驱动芯片 (Driver IC)所构成,其中显示面板上具有像素阵列,而像素阵列中的像素 是通过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所驱动。为了使得平面显示器的产 品更为普及,业界皆如火如荼地进行降低成本作业,由于数据驱动芯片的 造价较为昂贵,且数据驱动芯片所处理的信号较为复杂、耗电量较高,近 年来一种数据驱动芯片减半(half source driver)的技术被提出,其主要是利 用像素阵列上的布局来降低数据驱动芯片的使用量,以降低成本。
此外,为了符合消费者对于平面显示器具有朝向低价以及高质量的期 待,在像素阵列的布局上亦需将工艺上所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一并纳入考 虑,以使得实际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举例而言,像素阵列上的多个像素 分别通过对应的有源元件来进行数据信号的写入。然而,当机台的精密度 不足或是工艺上的对位误差时,有源元件的栅极与源极、漏极之间会产生 相对位移而使有源元件的特性偏离原有的设计值。换句话说,当有源元件 的栅极与漏极产生相对位移时,像素中的有源元件的栅极与漏极之间重叠 面积的改变将使栅极-漏极寄生电容Cgd(parasitic capacitance,Cgd)产生变 化,而当像素阵列中像素的栅极-漏极寄生电容Cgd差异性大时,容易在 显示过程中产生闪烁以及显示不均的问题,严重影响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阵列,其可减少制作过程中因对位偏移造成的栅极- 漏极寄生电容的变异。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可改善相邻像素之间因工艺对位偏移造成的 栅极-漏极寄生电容的变异,因而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像素阵列,其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第一像 素以及多个第二像素。数据线与扫描线相交,其中每一数据线在其一侧与相邻 两奇数条扫描线定义出第一像素区,且在此数据线的另一侧与相邻两偶数条扫 描线定义第二像素区,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相邻且分别位于数据线的两 侧。第一像素分别位于第一像素区内,每一第一像素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 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分别位于每一第二像素区内,每一第二像素包括一第二 晶体管与一第二像素电极,且同一条数据线两侧的该些第一像素与该些第二像 素电连接至该数据线。其中,每一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漏极自每一第一晶体管 的一第一栅极的突出方向与每一第二晶体管的一第二漏极自每一第二晶体管 的一第二栅极的突出方向一致。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像素阵列基板、一对向基板以及一 显示介质层。像素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多个第 一像素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其中扫描线以及数据线配置于基板上,数据线与扫 描线相交,每一数据线在其一侧与相邻两奇数条扫描线定义出一第一像素区, 且在其另一侧与相邻两偶数条扫描线定义一第二像素区,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 素区相邻且分别位于数据线的两侧。第一像素分别位于第一像素区内,每一第 一像素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与一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分别位于第二像素区 内,每一第二像素包括一第二晶体管与一第二像素电极,且同一条数据线两侧 的该些第一像素与该些第二像素电连接至该数据线。其中,每一第一晶体管的 一第一漏极自每一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栅极的突出方向与每一第二晶体管的 一第二漏极自每一第二晶体管的一第二栅极的突出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高精度数控机床
- 下一篇:新型轮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