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湿擦拭布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4442.5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硕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13/16 | 分类号: | A47L13/16;C11D17/04;B08B11/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萍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擦拭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洁净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产业用的超净擦拭布的 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业用的超净擦拭布全部采用干布擦拭,使用前,用户需要自 行购买清洁剂配合使用,用户在配制清洁剂及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 控制清洁剂的使用量从而造成清洁剂和抹布浪费。同时,干擦拭布容易携带静 电,使用带有静电的擦拭布容易损坏相关设备及产品;此外,用户需对清洁剂 和抹布分开管理,这样更加浪费了使用者的精力和时间。所以,电子产业中越 来越多地使用预湿擦拭布来解决此问题。而目前业界中,预湿擦拭布存在擦拭 不干净、擦拭后留下过多抹布析出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效果极佳的预湿擦拭布的制作方 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湿擦拭布制作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将阻值为17MΩ-18.2MΩ的纯水加热到60-100℃;
2)、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抹布按照1∶15的浴比置于上述热水中,并加入 处理液重量0.5%的除油灵,充分搅动清洗3-5次,每次5-10分钟;再放入浴 比为1∶10-50、温度为60-100℃纯水中漂洗;
3)、将抹布从前述热水中捞出,转入烘干机中烘干;
4)、取出抹布并检测抹布的非挥发性残留物(NVR)和液相中的颗粒(LPC), 保证NVR<0.2mg/g,直径≥0.5um的LPC<3000counts/cm2;
5)、将抹布叠入包装袋中;
6)、检测抹布对清洁剂的吸收量,检测方法如下:
A、称取抹布的重量M1,量取抹布的面积;
B、将抹布平放于不锈钢托盘中;
C、向托盘中倒入清洁剂;
D、将吸足清洁剂的抹布两角提起,等抹布另外两脚不滴清洁剂后,马上称 取抹布湿态重量M2;
F、根据公式:吸收量=(M2-M1)/抹布面积,计算抹布对于清洁剂的吸收量;
7)、将色谱纯的清洁剂按照抹布对清洁剂总体吸收量的10-70%注入抹布 中;
8)、密封包装袋袋口。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剂为丙酮、或乙醇、或异丙醇、或苯甲酸、或天那水、 或正己烷、或石油醚、或二氯乙烷。
本发明首先通过前期除油处理,有效的降低了抹布自身在清洁剂中的析出, 使用过程不会出现白雾;使用者可以直接只用该擦拭布进行擦拭,无需另行购 买清洁剂,可以有效的提高清洁效率及降低工作成本,解决了传统擦拭布擦拭 不干净、会留下过多抹布析出物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所述预湿擦拭布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阻值为17MΩ的纯水加热到100℃;
2)、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抹布按照1∶15的浴比置于上述热水中,并加入 处理液重量0.5%的除油灵,充分搅动清洗5次,每次5分钟;再放入浴比为1∶ 10、温度为100℃纯水中漂洗;
3)、将抹布从前述热水中捞出,转入烘干机中烘干;
4)、取出抹布并检测抹布的非挥发性残留物(NVR)和液相中的颗粒(LPC), 保证NVR<0.2mg/g、直径≥0.5um的LPC<3000counts/cm2;
5)、将抹布叠入包装袋中;
6)、检测抹布对清洁剂的吸收量,检测方法如下:
A、称取抹布的重量M1,量取抹布的面积;
B、将抹布平放于不锈钢托盘中;
C、向托盘中倒入清洁剂;
D、将吸足清洁剂的抹布两角提起,等抹布另外两脚不滴清洁剂后,马上称 取抹布湿态重量M2;
F、根据公式:吸收量=(M2-M1)/抹布面积,计算抹布对于清洁剂的吸收量。
7)、将色谱纯的清洁剂按照抹布对清洁剂总体吸收量的70%注入抹布中;
8)、密封包装袋袋口。
所述清洁剂为丙酮,当然也可以采用乙醇、异丙醇、苯甲酸、天那水、正 己烷、石油醚或二氯乙烷。
实施例2,所述预湿擦拭布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阻值为17.5MΩ的纯水加热到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硕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硕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承力环结构筒型基础的下沉方法
- 下一篇:铟镧钛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