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凝土的防水添加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4339.0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余圳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圳源 |
| 主分类号: | C04B24/08 | 分类号: | C04B24/08;C04B103/6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陈松涛 |
| 地址: | 520000 广东省高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凝土 防水 添加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防水添加剂,具体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添加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混凝土材料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地下和水中结构工程经常会出现渗漏现象,如目前所用的由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制成的砂浆和混凝土,其抗渗防水性就很差,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因此,有关提高和改善混凝土材料抗渗能力的各种添加剂不断被提出,如早期的一些通过产生膨胀以改善混凝土抗裂抗渗能力的氯化钙/氯化铁等无机防水剂,此外还有一些有机类的,如有机硅等。但这些防水剂一方面防水能力有限,不能持久,另外很重要的是对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产生锈蚀,因此一些新型更有效的防水添加剂急需开发和应用。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61385C,专利名称: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该专利主要以水泥作为主要基材,外掺一定量活性成分和磨细石英砂,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利用活性成分激发与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微细晶体从而起到阻塞孔隙提高抗渗透防水能力,但其价格非常昂贵,检索中还发现,专利名称为“混凝土防水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5312C),该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松香酸、聚乙烯醇、二乙醇胺、三聚氰胺和十二莞磺酸钠等按一定比例进行加热复合配制而成,其产品以液态掺入混凝土中以提高抗渗能力,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减水以提高混凝土密实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其防渗性能并不十分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持久、防水抗渗透能力强、成本较低的用于混凝土的防水添加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混凝土的防水添加剂,它是由硬酯酸以及锌、钙、铝和钡四种元素中选其中的一种构成,所述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硬酯酸:75-95%;锌、钙、铝和钡四种元素中选其中的一种:5-25%。
所述组分的最佳配比(重量份)为:硬酯酸:85%;锌、钙、铝和钡四种元素中选其中的一种:15%。
其中,硬酯酸(又称十八烷酸硬脂酸,分子式为:C18H36O2)为天然植物粹取提炼而成的固态有机物,其具有无毒、稳定和润滑防水的作用;混合物中的部分硬酯酸与锌化合后生成的硬酯酸锌,具有滑腻感,不容于水,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制备方法:只要将硬酯酸(简称S.T)与锌按上述重量份混合后,加工成粉沫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使基材内部产生极强的防水效果有利于基材进行再加工,如贴瓷砖、涂料、油漆等;2.工艺简单,性能超强,实用经济;3.安全环保,使用方便;4.无毒、无臭,安全,绿色环保且不改变基材颜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硬酯酸:80千克,锌:20千克。
实施例2:称取硬酯酸:85千克,锌:15千克。
实施例3:称取硬酯酸:90千克,锌:10千克。
将上述各实施例所称取的原料加以混合,加工成粉沫即可。
使用方法,按上述方法所制成的防水添加剂,在1000千克混凝土中加入1.5-5千克防水添加剂,然后搅拌均匀,当混凝土固化后,该凝固之水泥结构具有很强的防水(油性排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圳源,未经余圳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毒环保标签
- 下一篇:三刀组一次食肉切丝、切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