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药物载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4309.X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斌;韩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47/32;A61K4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 地址: | 51027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药物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药物载体。
背景技术
传统药物在人体内周期性释放,浓度会忽高忽低,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并且利用率低,为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避免有毒药物(如许多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药物载体的开发和利用成了目前国内外药剂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药物载体是指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器官的物质,或改变药物的释放特性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总之,载体可防止药物过早降解、失活、排泄及发生人体免疫反应,从而达到缓释、控释、靶向的目的。载体的种类很多,有白蛋白、红细胞、某些糖蛋白、各种微球、脂质体及单克隆抗体等。最近,液晶作为一种崭新的药物载体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
液晶是物质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状态,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液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注意到,把胆甾醇苯酸酯晶体加热到145.5℃会熔融成为混浊的液体,继续加热到178.5℃,混浊的液体会突然变成清亮的液体,而且这种由混浊到清亮的过程是可逆的。德国物理学家Lehmann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液晶这一术语。
液晶是指处于“中介相”状态或称介晶态的物质,它一方面具有像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像晶体一样的各向异性,是一种过渡状态。液晶材料在很稀的水溶液中常以单体吸附在界面上的形式存在;当溶液浓度达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时,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范得华力和静电引力互相缔合,使体系具有最小的自由能;随浓度的继续增大,胶束将进一步缔合形成液晶。
液晶分为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溶致液晶主要是由一种或多种两亲化合物组成的化学体系,即两亲化合物和溶剂形成的有序的体系,溶致液晶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溶致液晶体系的形成除需要溶剂外,通常要求液晶分子具有两亲性质,即分子一端具有亲水性,另一端具有疏水性。溶致液晶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两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极性基团间的静电力和疏水基团间的范得华力。当两亲化合物的固体或液体与水混合时,水浸入固体晶格中,分布在亲水头基的双层之间,形成夹心结构。溶剂的浸入,破坏了晶体的取向有序性,使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随着水的不断加入,可以转变为不同的液晶态。
液晶态一般表现为层状相、立方相和六角相结构。溶致液晶会随溶液浓度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改变溶液的浓度或温度,或同时改变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液晶态也相应地改变。
溶致液晶的结构有以下三种:
(1)层状相。在这一相态中双亲分子与水形成层状堆积,各层分子的长轴互相平行并且垂直于层的表面,与流动的溶液相接触而溶于其中,双亲分子层彼此平行排列并被水分隔。
(2)六方相。此时双亲分子聚集成一定长度的圆柱形胶团,这些圆柱形再依次平行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六方堆积。双亲分子的疏水烃链位于圆柱内部,极性基团位于圆柱的外表面。
(3)立方相。此相中,分子先以疏水基在内、亲水基在外聚集成球状,然后球胶团再堆积成一个立方体。
Luzzati等于1968年率先报道了两亲性脂质-水系统中存在双连续立方相结构,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证实了立方相结构的存在。1990年,Engstroem根据立方液晶的性质,提出可以将脂质立方相液晶用作药物载体。
立方液晶具有多样化的药物包裹性,水道可以包封水溶性药物,脂质双分子层膜可以包裹脂溶性药物。Engstroem首次将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包裹生长激素抑制素后注入兔子体内,达到了连续缓慢释放的作用。Sadhale发现若将胰岛素包裹于立方液晶体系中,胰岛素可避免由于搅拌引起的聚合而仍保持原有的活性。刘少杰发现立方液晶体系包裹阿司匹林和咖啡因后有缓释效果。
植烷三醇,3,7,11,15-四甲基-1,2,3十六烷三醇,常用于化妆品中的保湿剂使用,也可作为限制污染物向皮肤渗透的试剂,保护皮肤免于受到污染物的有害影响。
植烷三醇结构中具有疏水的碳链和亲水的羟基,为两亲性脂质。Barauskas发现植烷三醇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可以形成液晶,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植烷三醇在水含量为6%~13%时能形成层状液晶,大于14%的水含量则能形成立方状液晶,立方液晶升高温度大于48℃时能形成反向六角状液晶。不管是哪种晶形,都具有一定的黏度,其黏度依次为立方晶>反相六角状液晶>层状液晶,其外观类似于凝胶。
虽然层状液晶的黏度最低,但依然不适合于注射,有研究者发现在液晶体系中加入药物或者溶剂可以降低液晶的黏度,同时会带来晶形的改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3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使用扩展序列号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