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炼机中的自动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2924.7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兰航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66 | 分类号: | B29B7/66;B29B7/5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2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炼机 中的 自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开炼机,尤其涉及到开炼机中的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开炼机一对辊筒的正下方放置有用于盛放从辊筒上掉落的原料的托盘,并通过人工来处理托盘中掉落的原料。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掉落的原料温度较高,很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烫伤事故,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回收输送从辊筒上掉落的原料的开炼机中的自动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开炼机中的自动输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开炼机中的一对辊筒左下方、右下方、正上方和右上方的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在第一主动轮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轮,在第二从动轮的左上方设置有第四从动轮,在第二主动轮与第四从动轮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导向板,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一输送带,第二主动轮与第四从动轮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贴靠在导向板上,第一输送带贴靠在第二输送带上。
在所述的第二主动轮与第四从动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五从动轮,所述的第二输送带的外表面贴靠在第五从动轮上。
在左侧辊筒与第一输送带之间、第一从动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主动轮和第六从动轮,第三主动轮和第六从动轮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三输送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自动地将从辊筒上掉落的原料回收并输送到辊筒的正上方、并投放至该对辊筒上,从而避免了发生操作人员烫伤事故,提高了整个开炼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动轮,2、第一从动轮,3、第二从动轮,4、第三从动轮,5、第二主动轮,6、第四从动轮,7、第五从动轮,8、第三主动轮,9、第六从动轮,10、导向板,11、第一输送带,12、第二输送带,13、第三输送带,15、左侧辊筒,16、右侧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开炼机中的自动输送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开炼机中的一对辊筒即左、右侧辊筒15和16的左下方、右下方、正上方以及右上方的第一从动轮2、第二从动轮3、第一主动轮1和第三从动轮4,在第一主动轮1的右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轮5,在第二从动轮3的左上方设置有第四从动轮6,在第二主动轮5与第四从动轮6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导向板10,第一主动轮1、第一从动轮2、第二从动轮3和第三从动轮4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一输送带11,第二主动轮5与第四从动轮6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二输送带12,第二输送带12贴靠在导向板10上,第一输送带11贴靠在第二输送带12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主动轮5与第四从动轮6之间还设置有第五从动轮7,所述的第二输送带12的外表面贴靠在第五从动轮7上,这样,就可以减小第二输送带12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一输送带11的长度;除此之外,在左侧辊筒15与第一输送带11之间、第一从动轮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主动轮8和第六从动轮9,第三主动轮8和第六从动轮9上设置有闭环的第三输送带13,这样可以缩短第一输送带11的长度。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往一对加热后的辊筒即左侧辊筒15和右侧辊筒16上投放粉末橡胶塑料原料,混炼初期,粉末不能完全卷附在辊筒上,部分粉末原料会掉落到第一输送带11上,随着第一输送带11的转动,粉末原料被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夹持、并输送到辊筒的上方,然后落下,在该对辊筒上进行再次加热混炼作业。这样的作业反复进行,直到材料卷附到辊筒上为止。此外,粉末原料从辊筒上掉落,抵达第一输送带11时,有可能会飞散到第三输送带13上,通过控制第三输送带12的运动方向,即:让第三输送带13往第二输送带12的方向运动,将粉末原料送还到第一输送带11上。而当混炼好之后,通过控制第三输送带13的运动方向,让其向远离第二输送带12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混炼好的物料向外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兰航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兰航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9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