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氧氮化物及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1814.9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坂田淳一郎;丸山哲纪;井本裕己;浅野裕治;肥塚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B1/00 | 分类号: | H01B1/00;H01B1/06;H01B13/00;H01B5/14;H01L29/786;H01L29/24;C03C17/22;C04B41/85;C01B2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氮化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导电氧氮化物,包括:
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以及
氢原子,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5 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氧氮化物,其中,所述氧氮化物是 透光的。
3.一种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淀积形成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膜;
将用作氢原子的供给源的化合物吸附到所述氧氮化物膜的表 面;以及
进行加热处理,以使氢原子扩散到所述氧氮化物膜,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 5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4.一种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淀积形成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膜;以及
在包含用作氢原子的供给源的化合物的气氛中进行加热处理, 以使氢原子扩散到所述氧氮化物膜,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 5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5.一种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用作氢原子的供给源的膜上层叠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 膜;以及
进行加热处理,以使氢原子扩散到所述氧氮化物膜,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 5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 方法,其中在包含氮气的气氛中溅射由包含铟、镓和锌的氧化物构成 的靶材,以淀积形成所述氧氮化物膜。
7.一种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包含用作氢原子的供给源的化合物的气氛中,淀积形成包含 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膜;以及
进行加热处理,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 5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氧氮化物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溅射 由包含铟、镓和锌的氧化物构成的靶材,以淀积形成所述氧氮化物膜。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和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氧氮化物膜的 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氧氮化物膜是透光的。
10.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
栅电极;
与所述栅电极相对的栅极绝缘膜;以及
中间夹着所述栅极绝缘膜与所述栅电极相对的半导体膜,
其中,所述半导体膜包括:
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以及
氢原子,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5 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氧氮化物是透 光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装置,还包括其上淀积了氧氮 化物的衬底,其中所述衬底选自:无碱玻璃衬底、陶瓷衬底、塑料衬 底、以及表面上设置有绝缘膜的金属衬底。
13.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衬底上淀积包含铟、镓和锌的氧氮化物膜;
将用作氢原子的供给源的化合物吸附到所述氧氮化物膜的表面; 以及
进行加热处理,以使氢原子扩散到所述氧氮化物膜,
其中,在所述氧氮化物中,相对于氧的氮的组成比率(N/O)在5 原子%至80原子%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8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机发电系统
- 下一篇:基板检查夹具以及具备该基板检查夹具的基板检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