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排列架构的无线通讯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1396.3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0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蔡佳龙;谢雨滔;许仁源;丁邦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28/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列 架构 无线通讯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通讯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具有排列架构的无线 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通讯系统中,信号可能以模拟或数字型态自来源位置传送到目 的位置。举例来说,使用数字数据通讯可能增加数据传输的容量以及数据 操作的弹性等等。包含数据的信号例如衍生自测试、图像、声音、视讯等 等可能编码成符号序列或二进制符号,然后经由一或更多通讯信道例如经 由电缆或传输接收标准(over-the-air)自发射器传送到接收器。
在数字通讯系统中,数据可以透过有限频宽范围内的一或更多频带传 送数据。当使用多信道时,这些信道可能互相重叠,并且可能在这些重叠 的通道之间发生干扰。一种降低或减少干扰的方法是利用正交频分多任务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OFDM系统中, 信号信道可能包含具有不同但相邻频带的多子载波。虽然这些子载波可能 互相重叠,互相正交,藉此降低或减少频率重叠所引起的干扰。
OFDM通讯系统的实例包括符合IEEE802.16e或802.16m标准的系 统。这种标准的版本包括IEEE C802.16m-08/1443标准的一个提案,标题 为”IEEE802.16m修正的DL实体层部分的提案原文”(“参考1”)。符合参考 1的系统中,排列通过改变数据子载波的位置用于增加信道编码方块的多 样性。较佳的是平均地排列实体频率中的相连数据子载波以防止前向误差 更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方块产生丛发错误(bursting errors)。只 要误差数在控制下,前向误差更正方块用于更正数据流中的误差。然而, 当太多误差在FEC方块时,FEC方块无法再用于更正误差。通过应用排 列,频率或时域中的丛发误差可能被分配到数个FEC方块以至于每个方块 可用于更正误差。于IEEE 802.16m标准的提案中,亦即参考1,依照排列 顺序的大表格以得到随机分配的结果。然而,此方法需要大量额外内存或 其它储存装置用以储存大的排列顺序表格,这可能导致增加硬件复杂度以 及在某些应用中降低系统性能。
因此,最好有可替代的排列机制的可选替的通讯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于一例证的实施例中揭露一种实施于一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 方法。方法包括在该通讯系统的一数据接收装置接收一第一数据顺序,该 第一数据顺序具有一第一数目的数据项。方法亦包括通过该通讯系统的一 数据处理装置处理该第一数据顺序以取得关联该第一数据顺序的信息,该 信息包含该第一数目以及一取样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方法也包括通过该通 讯系统的一数据排列装置排列该第一数据顺序以产生一排列的第二数据 顺序。排列该第一数据顺序包括基于该第一数目及该取样间隔的其中一个 决定一第一参数;基于该第一参数、该第一数目以及该取样间隔中的至少 一个决定一第二参数;基于该索引j、该第一参数以及该第二参数中的至 少一个决定该排列的第二数据顺序的一第j个数据项及该第一数据顺序的 一第i个数据项之间的一映像关系,其中索引i与j是整数;以及经由该通 讯系统的一输出接口输出该排列第二数据顺序。
本发明于一例证的实施例中揭露一种实施于一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 方法。方法包含接收要被排列的一第一数据顺序以及识别该第一数据顺序 的至少一长度以及用于排列的一取样间隔。方法也包括决定该第一数据顺 序以及通过排列该第一数据顺序所产生的一第二数据顺序之间的一映像 关系。决定该映像关系包括针对在该第二数据顺序中的一对应的第j个位 置,基于该索引j以及该第一数据顺序的该长度以及该取样间隔中的至少 一个识别来自该第一数据顺序的第i个数据。方法更包括输出用于无线通 讯的该第二数据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