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弯型钢成型板料剪切废料自动收卷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1185.X | 申请日: | 200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郁霞秋;邱其琴;邱江伟;夏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B21C47/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 地址: | 2156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成型 板料 剪切 废料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弯型钢成型过程中板料剪切后的废料自动收卷机 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冷弯型钢作为一种经济型钢材,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由于冷弯型钢有重量轻,强度高及便于运输安装等特点,目前许 多冷弯型钢制成的工业产品均采用冷弯型钢成型方法加工,并且载面尺寸 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高精度产品一般采用成型后 再进行滚剪切工艺,用以达到尺寸精度要求。对于滚剪切下来的边丝料则 由人工绕卷成团进行回收,这样的回收操作具有绕卷团松散且占用空间 大,人工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弯型钢成 型过程中剪切废料自动收卷机构,解决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缺点和弱点,提 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人员,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堆放空间,改善了工 作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弯型钢成型板料剪切废料自动收卷机构,包括机架,连接于 一动力源、且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主轴,以及对称设于所述主轴两 侧的摩擦轮,收卷盘和涨力调节器,所述摩擦轮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与所 述主轴一起转动,所述收卷盘通过一轴承套接于所述主轴上,所述收卷盘 和涨力调节器在所述主轴转动方向上相对固定,所述涨力调节器与所述摩 擦轮之间摩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轮通过矩形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涨力调节器由上、下两个可相对移动的哈夫组成, 两个哈夫的半圆环内都设有摩擦片,所述两个哈夫套接于所述摩擦轮上, 所述摩擦片与所述摩擦轮之间摩擦配合。通过手轮和调节螺丝形成的螺纹 配合来调节所述上、下哈夫之间的距离,所述手轮与所述上哈夫之间设有 一个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调节螺丝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收卷盘上设有两个用于限制上、下哈夫相对于收卷 盘转动的导向座,所述上、下哈夫可在两个导向座之间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收卷盘由大盘体和小盘体组成,两个盘体之间呈角 度的连接有筋板,所述导向座固定于所述大盘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两端各设有一个活动盘,所述活动盘为可拆卸 的一个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挡料盘体。所述活动盘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收卷盘的小盘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冷成型机的动力箱,通过动力过桥轴和链 传动机构将动力传输至所述主轴上,所述链传动机构包括链轮和链条。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轴承座,位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 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套接于主轴的链轮设于所述两个轴承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了摩擦力作为传递动力,保持恒定的绕卷涨力,使绕卷由 小到大始终保持同一紧密度,由于冷成型机速度是恒定的,边料剪切速度 也是恒定的,所以绕卷速度可根据绕卷大小的不同而自在改变;不需任何 电气等控制,工作安全可靠,使用调整简单无故障。
(2)用机械替代了人工,为车间每条生产线减少员工1-2人,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绕卷成的边料丝结构紧密,大大减少了堆放空 间,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弯型钢成型板料剪切废料自动收卷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本发明涨力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收卷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高精度尺寸冷弯型钢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将成型展开 料放大7-8MM,待成型结束后再将两侧多余板料剪切掉,以保证高精度 要求,切下边条料27如图1所示,采用两自动收卷盘3将滚剪模具3 1 切下的两条边条料27收绕成卷状再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1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