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1077.2 | 申请日: | 200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6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姜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石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广播电视 无线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可用于多种制式的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其监测前端采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实现灵活部署。该系统在传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2.5G和3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监测前端设备的移动性,实现固定监测、流动监测、移动路测三种模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监测方式,消除了监测前端设备对所处地域和固定网络环境的依赖,可实时监测全国广播电视的播出情况和运行参数,及时发现并报告错误,协助相关广电监管和播出部门保障整个播出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播出。
前端软件系统主要分为2个层次:平台层和业务功能层。其中平台层,主要负责和Web端进行通信,接收系统发出的任务指令,并将任务执行结果返回给Web端、接收实时视频用户的Socket连接并将实时视频数据发送给用户以及主动上报报警信息功能等;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对平台层传递上来的任务指令封装成任务,然后进行校验,执行相应的调度任务,再将生成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将数据进行存储,或将数据层的数据提取后返回给平台层,平台层发给给web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采用2.5G和3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固定监测、流动监测、移动路测三种模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监测方式,消除了监测前端设备对所处地域和固定网络环境的依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中的无线监测前端可按要求回传实时视频或录像到监测中心,采用无线方式回传,支持特定的移动通信技术(如EDGE,CDMA,EVDO)。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中的无线监测前端具有GPS定位功能,能够确定自身位置并报告给监测中心,可用于移动测量不同地点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信号接收情况,进而绘制信号分布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前端软件平台层和所述的监测前端软件业务逻辑层之间通过抽象的数据接口进行通信,可独立修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实现新的监测业务类型系统的开发,无需改动各层之间的调用接口,只需各层根据具体监测类型(模拟、数字)做部分改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全国广播电视的播出情况和运行参数,及时发现并报告错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中的监测前端,主要由广播电视接收解调模块、编解码模块、GPS模块、移动通信模块和主控机模块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中的监测中心,主要由监测中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工作台组成。其中:
监测中心服务器,主要接收用户工作台的用户命令并执行或向前端发送命令并接收结果;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处理数据库相关操作;
用户工作台,主要用于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电视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广播电视无线监测前端具备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解调接收、解码编码和指标测量的能力,可监测的指标包括:信号电平、信噪比(SNR)、LDPC误码率、RS误码率、误比特率(BER)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石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石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0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