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软交换中集中业务部署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10498.3 | 申请日: | 2009-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霞;毛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W36/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交换 集中 业务 部署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交换网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软交换中集中业务 部署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软交换网络采用业务和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技术, 从而实现了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同时软交换业务平台与核心网之间 采用标准信令协议,业务逻辑实现独立于网络,因此,业务平台可专注 于业务逻辑的灵活处理,能够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目前公用 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进行了基于 软交换的网络智能化技术的改造,由软交换替代网络汇接层,并完成了 端局(LS,Local switch)的用户数据向汇接局上移,由汇接局软交换 (LSS,Local Soft Switch)提供智能业务的触发,从而解决了网络中部 分端局存在不具备业务触发能力的问题。同时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 (SHLR,Smart Home Location Register)集中存储用户数据和主被叫 用户的签约业务信息,可以灵活地为用户签约主被叫增值业务,使固网 业务的能力大为提升,提供包括混合放号、移机不改号、彩铃音、一号 通等业务服务。
随着跨网业务的开展,用户对业务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 要体现在希望跨本地网增值业务也可以采用SHLR网络智能化的方式。 目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跨本地网业务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种 方式是业务平台集中建设,并在全网分配特殊接入号,这种方式需要用 户拨打接入号,比如:955XX短号业务、4008业务;另一种方式是在 不同地区分别建设业务平台,业务可在本地SHLR上签约,用户不需拨 打业务接入码网络便可触发业务,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为不同地区的用 户提供统一的业务服务,但造成业务平台重复建设,浪费网络设备等资 源。
现有技术中,本地用户目前只能以特定的号段触发到异地平台,不 能通过查询SHLR获取异地平台和相应业务信息来触发异地平台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软交换中集中业务部署的方法,解决 由任意号码来触发集中部署业务的机制,实现为本地网的任意用户提供 触发异地网业务的网络智能化业务。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呼叫经业务平台处理后接续本地网时,能 通过采用被叫号码中携带业务(抑制)接入码的方式达到抑制业务被重 复触发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实现软交换中集中业务部署的方法的一 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当呼叫到达主叫/被叫用户的本地汇接局 时,本地汇接局向本地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查询主叫/被叫用户的签约 业务信息;本地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向本地汇接局返回被叫用户LRN 号码,被叫用户LRN号码包含主叫/被叫用户签约的业务平台所在区号 和业务接入码;本地汇接局将被叫用户LRN号码转换为平台所在的区 号+业务接入码+被叫所在区号+被叫用户号码,将呼叫接续路由到长途 骨干局;长途骨干局根据业务平台所在区号将呼叫路由接续到异地长途 局,异地长途局根据业务接入码触发相应的签约业务。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软交换中集中业务部署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 当呼叫到达被叫用户的本地汇接局时,本地汇接局向本地智能归属位置 寄存器查询被叫用户的签约业务信息;本地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向本地 汇接局返回含有被叫用户LRN号码,被叫用户LRN号码包含被叫用户 签约的业务平台所在的区号、业务接入码和被叫用户号码;本地汇接局 将被叫用户LRN号码转换为平台所在的区号+业务接入码+被叫所在区 号+被叫用户号码,将呼叫接续路由到长途骨干局;长途骨干局根据业 务平台所在区号将呼叫路由接续到异地长途局,异地长途局根据业务接 入码触发相应的签约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0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