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0404.2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段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黎明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景曾 |
地址: | 214000江苏省无锡市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密封 压力 缓冲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液压油缸中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工程液压油缸行业,导向套与活塞杆的密封中,典型的活塞杆密封结构均采用由前(后)导向环、斯特封、密封圈(Y、U、K等形状)、防尘圈等结构形式顺序安放。近年来国内外各液压油缸设计手册及各油缸实际使用制造大都均为此结构。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套装在活塞杆体10上的导向套6上顺序安装斯特封11、密封圈9和导向环7。
在广泛应用此活塞杆密封结构上,其最大的特点是斯特封11得到了重要的广泛应用,起到抗高压冲击(缓冲)及密封的作用。密封圈9起辅助的密封和活塞杆刮油的密封效果,综合起到了良好的活塞杆密封效果,受到工程液压油缸行业的认可和作为首选结构,广泛地生产制造应用于工程液压油缸领域。在国外油缸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日本、美国、韩国及欧洲各油缸制造厂家所生产制造的油缸)。在国内应用于工程机械产品,如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领域的液压油缸密封结构。
目前工程机械油缸的活塞与缸体的密封,所采用的格来圈以同样的密封效果取代了原来密封圈(Y、U、K等形状),起到了同斯特封机能原理一样的密封性能和效果。
但是,上述结构的认可,仍没有完全解决密封圈9(Y、U、K等形状)在有启动的瞬间高压冲击下,能靠油缸的内压力提供给密封圈9足够涨力,发挥完全密封效果和作用的问题,其原因是斯特封安装在前,先有了密封效果所造成,使安装在后的密封圈9只能靠自身的过盈量,只起到弥补密封和刮油的作用,如果碰到活塞杆10的缺陷(直波纹,螺旋及局部伤痕等),都将得不到密封圈的弥补效果,致使从斯特封密封部位渗透过来的油(斯特封内圈较硬,随形状变化微小,无法密封有凸凹缺陷的活塞杆),密封圈9在没有涨力的作用下,无法起到密封和刮油的效果,又在活塞杆往返直线运动时,使活塞杆将有含油现象,多数情况下,在长时间工作、多次的往返运动后,活塞杆收尾处将油环较重,长时间有滴油现象或周围油污较重,影响油缸的品质及外观清洁。在现场可动观察到的实际油缸上均可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活塞杆密封结构存在上述缺点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该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可以满足密封圈(Y、U、K等形状)的设计要求和工作性能,使之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密封圈的寿命,不被瞬间高压和异物所损伤,更不使异物留存在密封圈(Y、U、K等形状)内,极致地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更能弥补活塞杆缺陷带来的漏油、含油、渗油对性能的影响,有效地实现瞬间高压的缓冲、过油滤波、提供密封圈涨力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它由过滤体环和支撑体环组装而成,所述的过滤体环由多层复合网状环套装在基体外组成,其基体为橡胶O型圈,外围多层复合网状环为套装在O型圈外的尼龙网状网丝环、套装在尼龙网状网丝环外的金属网状网丝环、以及套装在金属网状网丝环外的保护尼龙网状网丝环;所述的支撑体环为复合材料的圆形体,所述的过滤体环置于该支撑体环上;所述的液压密封压力缓冲滤波器安装在导向套上所开的槽中,该导向套套装在活塞杆体外,支撑环体直接与活塞杆体接触。
所述的支撑体环可为聚四氟乙烯环。该支撑体环支撑着过滤体环并与活塞杆密封结合。支撑体环起到定位支撑、高压液压油阻挡、变向作用,并提供过滤体环工作空间,实现高压油阻挡、变向的工作原理。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提高密封圈在导向套与活塞杆的间隙密封效果,成本低廉,延长其使用寿命。
2、缓冲效果明显,滤波防污优越,安装方便。
3、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实现密封圈的优越密封性能。
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和原理,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作对比后,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作详细分析论述。
油缸在工作时,特别是在启动时,瞬间的压力将冲击着每个部件,直接的冲击危害最大,密封件是第一损伤的部件,如果有坚硬微小异物(金属屑微粒、残渣等),在高压油的冲击下,直接打到密封圈上,将直接损坏密封圈,使之失去了密封作用。瞬间的高压油,在间隙的挤压作用下,从缝隙打出的油,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和强度,也会打伤密封圈,瞬间涨力也会撑裂密封圈,失去了密封作用。残留异物长期存留在密封圈(Y、U、K等形状)内,会影响、侵蚀、损伤密封圈(Y、U、K等形状),破坏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及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黎明,未经段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0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