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酶P1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09607.X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俞学锋;李知洪;余明华;姚鹃;赵劼;朱昌雄;邓怡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9/22 | 分类号: | C12N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英 |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酶 p1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从麦芽根中提取核酸酶P1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酸酶P1(5’-磷酸二酯酶)是一种重要的特种酶制剂,其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一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该领域中要求使用高纯度的核酸酶P1,其在国内外很多试剂公司都能买到;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医药核苷酸及食品呈味核苷酸的生产,即将核酸降解为5’-核苷酸。一方面,5’-核苷酸具有调节机体机能的功效,可作为医药的辅助添加剂使用;另一方面,在呈味食品的生产中,核酸酶P1水解核酸产生的5’-核苷酸是食物鲜味的主要成分,特别是鸟苷一磷酸(GMP)和肌苷一磷酸(IMP)可以显著增加食品的鲜味。目前,全球仅有阿玛诺天野特种酶制剂一家公司可以生产食品级核酸酶P1,并且该公司生产的核酸酶P1价格昂贵。
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核酸酶P1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生产:一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这种方式工艺复杂,产品容易被霉菌孢子污染;二是从啤酒大麦芽生产的副产物麦芽根中提取,但从麦芽根中提取的粗酶液中除了核酸酶P1(5’-磷酸二酯酶)以外,还含有磷酸单酯酶及3’-磷酸二酯酶,因而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产物杂质较多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从麦芽根提取核酸酶P1的工艺路线基本一致,通常为:以新鲜麦芽根为原料,经过粉碎过筛、浸提、压滤除渣、以及离心分离等步骤获得核酸酶P1。虽然目前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对核酸酶P1提取工艺参数(例如,筛目大小、浸提温度、pH值等)的优化选择,但目前所能获得的核酸酶P 1的酶活最高只能达到474U/ml(麦芽根中5’-磷酸二酯酶的制备及性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8)。在将通过现有技术获得的核酸酶P1用于生产呈味核苷酸时,酵母抽提物中呈味核苷酸的含量最高仅为16000mg/kg,这导致在呈味核苷酸实际生产过程中核酸酶P1的用量较大,通常在30-50%(体积浓度)以上,很难被生产企业所接受。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从麦芽根提取核酸酶P1的方法进行改进,找到一种制备核酸酶P1的新方法,以生产出活性显著提高的核酸酶P1。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具体而言,提供一种从麦芽根中提取核酸酶P1的方法。通过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核酸酶,与现有技术相比,酶活性显著提高,因而能够用于高效生产呈味核苷酸。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麦芽根粉碎过筛,向过筛后的麦芽根粉末中添加水,并在混匀后加入无机盐,将pH值调至5.5-6.0,在33-37℃下搅拌提取8-16小时;(2)对上述提取液进行压滤以除去大颗粒滤渣,收集滤过液;(3)离心所述滤过液,收集上清液,以得到核酸酶P1提取液。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向麦芽根水溶液中同时加入MgSO4和ZnSO4两种无机盐,并且MgSO4和ZnSO4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10g/L和1-3g/L。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离心收集上清液后还包括以下步骤:(4)使上清液经0.5微米膜除去大分子杂质,收集透过液;(5)使透过液经截留分子量为5-10KD的膜进行超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浓缩的核酸酶P1提取液。
根据上述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其中,所使用的膜为有机卷式膜。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经膜浓缩后还包括:(6)向截留液中加入1-6g/L的ZnSO4,在30-45℃、真空度-0.08~-0.12MPa条件下进行浓缩,以得到高度浓缩的核酸酶P1提取液。
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核酸酶P1的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7)将高度浓缩的核酸酶P1提取液在60-70℃条件下处理10-15分钟,以灭除核酸酶P1提取液中的杂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6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