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物打包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9001.6 | 申请日: | 200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0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沈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锦海 |
| 主分类号: | B65B27/12 | 分类号: | B65B27/12;B30B9/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 地址: | 2011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物 打包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物品或材料的机器,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物打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传统文稿纸、书籍等废弃物的利用是先将其粉碎、然后打包运至相关的专业工厂进行处理。这种纸质弃物粉碎后,纸屑零乱,占用场地与空间都很大,收集起来费时费力,存在着存储、装载、运输成本高的现象。专利号为200610035681.0的废纸张打包机,功能比较齐全,效率高,但是打包体积大,包体相对比较重(150kg左右),存储、装载与运输需要投入大量人员和叉车的使用,并且整机占用场地较大,价格昂贵,仅适合大型废纸处理厂使用。而小型的废纸回收站,人力与设备的投入有限,也受到场地小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对废弃纸张可进行压缩的废弃物打包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于以实现:一种废弃物打包机,它包括机架、控制箱,其特殊之处在于,还有液压动力机构、压头、包体架;所述液压动力机构由电机及液压油泵、控制阀、油缸、油箱、油管所组成,油泵进油口经油管与油箱连接,油泵出油口经油管接控制阀、油缸进油口,油缸出油口经油管接控制阀、油箱;所述压头截面形状与包体架相对应,其端面平整、内底部与油缸活塞杆固接,所述机架上方安装有控制箱及液压动力机构电机及液压油泵、控制阀、油箱,机架内横梁上安装有油缸,机架下层为容纳包体架的压纸腔,机架前端面开有供包架体进出的门,机架背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压纸腔相通。
所述油缸有两个,并列设置在机架内横梁上。
所述压头的前端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块。
所述压头上安装有限位传感器。
所述压纸腔一侧安装有信号传感器。
所述机架底盘上安装有滚轮。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废弃物打包机有以下优点:1)由液压提供动力,压缩率大,打包效果好。2)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占用场地小、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废纸的运输成本。3)压纸腔内安装了满料信号检测,对落料及料满情况实施检测,压头上安装了限位传感器,可控制压头的动作行程,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侧主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侧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压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一种废弃物打包机,它包括机架1、控制箱2,液压动力机构3、压头4、包体架。所述液压动力机构由电机及液压油泵32、控制阀33、油缸34、油箱35、油管所组成,油泵32进油口经油管与油箱35连接,油泵32出油口经油管接控制阀33、油缸34进油口,油缸34出油口经油管接控制阀33、油箱35。所述压头4截面形状与包体架相对应,其端面平整、内底部与油缸34活塞杆固接。本发明通过液压油泵提供高压的油为动力,由固接在活塞杆上的压头压缩松散的废纸。
所述控制箱2及液压动力机构电机31及液压油泵32、控制阀33、油箱35安装在机架1上方,机架内横梁11上安装有油缸34,机架1下层为容纳包体架的压纸腔13,机架前端面开有供包架体进出的门12,机架背部设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与压纸腔13相通。机架的上部为动力区、下部为工作区,结构紧凑合理。进料口设置在机架背部可以直接连接碎纸机的出料口,机架门的开设可方便地取出已压缩好的包体架,更换待装的包体架,继续打包。
本发明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所述油缸34有两个,并列设置在机架内横梁11上。这样压头4压缩废物时可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偏斜。还可选择在压头4的前端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支撑块41、42,以限制压头的摆动,确保其动作直上、直下。在压头上还可安装有限位传感器,以限制压头的动作行程和压力动作时间。另外在在压纸腔一侧还安装信号传感器44。对落料与料满情况实施检测。
所述机架底盘上安装有滚轮,便于移动打包机提供图例中未给出。
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锦海,未经沈锦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并联式双腔汽车制动总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