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机及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08644.9 | 申请日: | 200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蛯名利幸;阿南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B29C45/63 | 分类号: | B29C45/63;B29C45/18;B29C45/60;B29C45/7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徐予红 |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制品 注射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机及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方法, 是在将注射装置的加热筒内减压的状态下使树脂材料可塑化,将可塑 化后的熔融材料往成型模具内注射而成形出光学制品。
背景技术
导光板、光扩散板、透镜、光盘等的光学制品,在对于自然光、 照射光、激光、紫外线等光线的透射率低的场合,在制造过程或使用 时会需要强的光线,因此期望获得光线透射率高的光学制品。因而光 学制品,一般是使用上述光线透射率优异的丙烯酸酯、聚碳酸酯、环 状烯烃类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成形(包括在型腔内将熔 融树脂压缩的注射压缩成形)来成形的。然而,在通过注射成形来成 形出光学制品的场合,在注射成形机的加热筒内使树脂材料可塑化成 熔融状态的过程中,树脂材料会劣化,在光学制品发生“烧痕”、“黄 变”而使上述光线透射率降低。又在加热筒内使树脂材料可塑化成熔 融状态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或水分,这些有时混入光学制品而发生 银条(silver streak)。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 术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是关于盘基板用注射成形机,注射装置进入 可塑化工序时,将开闭装置闭锁而使加热筒内成为气密状态,并将熔 融树脂所产生的气体予以吸引,形成某一程度的减压状态。在专利文 献1的注射装置,若可塑化工序结束,将上述开闭装置打开以再度供 应树脂,因此加热筒内回复大气压。然而依据这种机构,在成形循环 的期间反复进行加热筒内的闭锁和打开,在真空度充分上升之前就已 经进行熔融树脂的计量并注射,因此无法防止黄变而成形出光线透射 率高的光学制品。又在专利文献1,无法充分地调节树脂材料的供应 量,因此无法从加热筒内高效率地吸引气体或水分。
另外在专利文献2也是,为了抑制盘基板等的发生银条及树脂劣 化,利用旋转阀体,使成形出盘基板的注射成形机的加热筒内成为气 密状态,并通过真空泵来吸引加热筒内。然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注 射装置,当旋转阀体旋转时有少量空气会进入加热筒内,因此真空度 难以到达高真空状态。因此专利文献2也是,虽可抑制盘基板等的银 条发生或某一程度的变色,但仍无法成形出光线透射率高的盘基板等 的光学制品。又在专利文献2,由于是利用旋转阀体,无法调整树脂 材料的供应量而一次就将大量的树脂材料供应至加热筒内,并在此状 态下进行熔融,因此无法从加热筒内高效率地吸引气体或水分。
再者,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防止盘基板的氧化、变色,朝向成形 出盘基板的注射成形机的加热筒内、或对上述加热筒内供应树脂材料 的供应装置内,供应氮气等的非活性气体。然而,像专利文献3这样, 使用将氮气供应至加热筒内而进行可塑化的熔融树脂所成形出的盘 基板,只能将黄变等的变色抑制在某一程度,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光线 透射率。另外,盘基板的成形虽是在无尘室内进行,但使用大量的氮 仍会造成环境问题等。而且在专利文献3也是,由于无法充分地调节 树脂材料的供应量,无法从加热筒内高效率地吸引气体或水分。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登录3016781号公报(0001、0010、 0011、0013,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64527号公报(0005、0008、0009, 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52763号公报(权利要求1,0022, 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思而成,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光学制 品的注射成形机及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方法,在将注射装置的加热筒 内减压的状态下使树脂材料可塑化,将可塑化后的熔融材料往成形模 具内注射而成形出光学制品,可改善对光学制品照射自然光、照射光、 激光、紫外线等的至少一种光线时的光线透射率。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机及权利要求 4所记载的光学制品的注射成形方法,是在将注射装置的加热筒内减 压的状态下使树脂材料可塑化,将可塑化后的熔融材料往成形模具内 注射而成形出光学制品,其特征在于:使加热筒内的真空度成为 0.33kPa~11.33kPa而进行可塑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搬运系统和自动制造系统
- 下一篇:夹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