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开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8374.1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0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步;佐藤隆;内海知明;矢野真;土屋贤治;小林将人;喜久川修一;片桐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开关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轻量化、性能及可靠性优良的真空开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配电设备中,设有收放用于断开负荷电流或者事故电流的真空开关;在 进行负荷的保养和检修时,用于确保作业者的安全的断路器和接地开关,系统 电压/电流的检测装置,以及保护继电器等的封闭式配电盘(也称为开关设备)。 这种开关设备的绝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往的空气绝缘盘、使用SF6气 体的箱形GIS之外,近来,出现了从环保的观点出发的压缩空气绝缘、真空 绝缘,还有固体模块等绝缘方式。所谓固体模块绝缘方式是用环氧树脂之类的 绝缘材料将构成开关设备的主回路的真空阀及连接导体之类的主回路设备做 成模块,并形成绝缘覆盖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699 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固体模块绝缘方式中,由于真空阀的可动导体存在于绝缘 耐压低的大气中,因而必须确保足够的绝缘距离,其结果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 题。如专利文献1那样,虽然也有以绝缘容器覆盖周围,抑制开关设备的宽度 方向及进深方向的扩大的方法,但绝缘容器本身则大型化。另外,在采用大气 中绝缘的场合,则需要考虑污损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充分确保沿面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真空开关 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将在绝缘容器中具有至少一 对自如地接触离开的接点的真空阀模塑成形而成,其特征是,具有与上述真空 阀的可动导体连接的绝缘杆,具备该绝缘杆贯通、且通过绝缘橡胶固定在上述 绝缘容器上的绝缘套筒。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具备多个真空阀,该 多个真空阀分别具有自如地接触离开的接点,将多个真空阀模塑成形在绝缘容 器中,且将该绝缘容器的外表面的导电涂敷接地而成,其特征是,具有与上述 多个真空阀的各自的可动导体连接的多根绝缘杆,具备该绝缘杆贯通、且固定 在上述绝缘容器上的橡胶制的绝缘套筒。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采用绝缘套筒,使与真空阀的可动导体连接的绝缘杆贯 通该绝缘套筒,并通过绝缘橡胶将绝缘套筒固定在上述绝缘容器上,从而在开 关设备的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采用绝缘性能优良的树脂-橡胶-树脂的界面绝 缘,而在尺寸上比较宽裕的高度方向采用空气绝缘,因而能缩小绝缘容器、也 就是整个开关设备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气回路图。
图5是构成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开关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以局部剖放大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开关部 分及其操作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中:1-真空开关设备,2-低压控制区域部,3-高压开关区域部,4 -母线、电缆区域部,5-母线,6-电缆,8-真空双断三位置式开关,9-接 地开关,11-操作装置,80、90-真空阀,100-导体,105-绝缘杆,500- 绝缘套筒,501-绝缘橡胶,60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真空开关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其正 视图,图3是其后视图。在这些图中,真空开关设备1从上到下具有将其内部 分别划分成的低压控制区域部2,高压开关区域部3,以及母线、电缆区域部 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