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8048.0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稔;山田博;山本洋平;十鳥洋;山中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应用于电力用的送配电设备或受电设备的断路器,尤其涉及断路器的绝缘架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断路器,有一种断路器如图17~图19所示。图17是断路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侧视图,图18是图17的A-A向视图,图19是图17的俯视图。各图中,符号1是真空断续器,符号2是水平方向截面各相构成为大致U字状的绝缘架,由基板2a、侧板2b形成。符号2c是绝缘架2的上端,符号2d是侧板2b的水平方向的开口端,符号2e是在绝缘架2的上端2c的下方侧设在基板2a上的通孔,符号2f是在绝缘架2的下部侧设在基板2a上的通孔。符号3是设置在真空断续器1的固定侧端部、轴向端部有接触面的固定侧电极,符号4是可动电极棒,符号5是以将可动电极棒4从两侧夹住的形态安装的可动侧端子配件,符号6是一侧与可动侧端子配件5连接的可弯性导体,符号7是与可动电极棒4连接的绝缘杆。
符号8是设在绝缘架2的侧板2b间使其上表面位于绝缘架2的上端2c的下方侧并与通孔2e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导体安装部,符号9是分别设在绝缘架2的基板2a与侧板2b的拐角部使其上表面与导体安装部8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导体安装部,符号10是设在绝缘架2的基板2a上使其下表面与绝缘架2的通孔2f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导体安装部。符号11是由设于形成在绝缘架2的基板2a上的通孔2e部的绝缘材形成的上侧导体插通筒体,符号12是由设于形成在绝缘架2的基板2a上的通孔2f部的绝缘材形成的下侧导体插通筒体。
符号13是插通绝缘架2的基板2a的通孔2f和下侧导体插通筒体12内部的下部侧端子导体,由与可弯性导体6连接的连接部13a和与未图示的下部侧主电路接点连接的导出部13b构成,下部侧端子导体13的连接部13a和可弯性导体6的另一侧通过螺栓14、螺母15牢固安装在导体安装部10上实现连接。
符号16是插通绝缘架2的基板2a的通孔2e和上侧导体插通筒体11内部的固定侧的上部侧端子导体,由平面状部16a、导出部16b和加固部16c构成,平面状部16a的一侧跨在导体安装部8上、另一侧跨在导体安装部9上;大致圆柱状的导出部16b从绝缘架2向外部导出并与未图示的上部侧主电路接点连接;加固部16c位于大致平面状部16a的上表面、包含大致平面状部16a的截面呈大致T形、且沿上部侧端子导体16的轴向延伸,此例中,平面状部16a、导出部16b和加固部16c通过铸造制作成一体。平面状部16a的靠近绝缘架2的基板2a的一侧分别形成有朝侧板2b伸出的伸出部16a1。
上部侧端子导体16的平面状部16a的一侧由设在绝缘架2的侧板2b间的导体安装部8承载,另一侧由分别设在绝缘架2的基板2a与侧板2b的拐角部的导体安装部9承载,通过将螺栓17及螺母18从导体安装部8及导体安装部9的下方插通、旋合连接在平面状部16a上,使得上部侧端子导体16的平面状部16a牢固安装在导体安装部8及导体安装部9上。此外,上部侧端子导体16的平面状部16a的下表面作为真空断续器1的保持面16d,与真空断续器1的固定电极板3的上端面抵接,两者间通过螺栓19牢固固定。
此种结构的现有的断路器中,上部侧端子导体16安装在设于绝缘架2的上端2c的下方侧的导体安装部8、导体安装部9上,而且导体安装部8相对于绝缘架2的水平方向的开口端2d设在基板2a侧的中心部侧,此外,上部侧端子导体16由平面状部16a构成。将真空断续器1安装到上部侧端子导体16的平面状部16a的下表面侧时,真空断续器1与绝缘架2的侧板2b、导体安装部8及导体安装部9之间形成的间隙是很小的。通过断路器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从上述间隙的下方朝上方的通气,以冷却上部侧端子导体1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4001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