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管式车架,尤其是传统菱形的自行车管式车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8034.9 | 申请日: | 200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F·皮纳瑞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克立皮纳瑞罗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1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黄珏 |
| 地址: | 意大利特***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架 尤其是 传统 菱形 | ||
1.一种自行车管式车架,尤其是传统菱形的自行车管式车架,包括管式结构(2),所述管式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可连接到前叉的前头管(3);第一基本水平管状体(4),所述第一基本水平管状体功能性连接到所述头管(3)并形成用于安装车座的插入口(5);以及第二斜管状体(6),所述第二斜管状体功能性连接到所述前头管(3)并能支撑中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4,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以用于关于所述车架(1)的纵向平面(12)不对称的弯曲和扭转加劲,所述纵向平面(12)穿过所述第一基本水平管状体(4)的轴线并穿过所述第二斜管状体(6)的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水平的第一管状体(4)具有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以用于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不对称的扭转和弯曲加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管状体(6)具有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以用于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不对称的扭转和弯曲加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本水平管状体(4)和所述第二斜管状体(6)二者都具有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以用于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不对称的扭转和弯曲加劲。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具有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不对称的形状,其中壁厚在整个截面上基本不变。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具有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对称的形状,其中壁厚在右半截面和左半截面之间不同,所述右半截面和所述左半截面由所述纵向平面(12)限定。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后支架(7),所述后支架功能性连接到所述管式结构(2),并且包括两个水平套管(8)和两个斜套管(9),所述斜套管(9)从第三斜管状体(10)延伸,所述第三斜管状体(10)功能性连接到第四基本垂直管状体(11),所述第四基本垂直管状体(11)分别在用于安装所述车座的所述插入口(5)处以其端部(11a,11b)功能性连接到所述第一基本水平管状体(4)并在所述中央机构处以其端部(11a,11b)功能性连接到所述第二斜管状体(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管状体(10)具有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以用于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的不对称的扭转和弯曲加劲。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管状体(10)的所述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具有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的不对称形状,其中壁厚在整个截面上基本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7-9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管状体(10)的所述结构不对称的抵抗横截面具有关于所述纵向平面(12)对称的形状,其中壁厚在右半截面和左半截面之间不同,所述右半截面和所述左半截面由所述纵向平面(12)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克立皮纳瑞罗股份公司,未经塞克立皮纳瑞罗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0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