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07482.7 | 申请日: | 200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长坂秀昭;关户邦彦;关谷道代;高木进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5/14 | 分类号: | G03G5/14;G03G21/18;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感光 构件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各自具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各自基本由以下形成:感光层,在所述感光层上通过充电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和导电性支承体,在所述导电性支承体上设置所述感光层。目前,已将半导体激光器主要用作使用任何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子照相设备中的光源,并已经对以下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产生层用电荷产生物质中的用途:对于为相对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波长(即,约790nm)敏感的材料的电势。在所述材料中,经常使用各自对具有长波长的光敏感的如下所述的该有机颜料:各种金属酞菁如铝氯酞菁(aluminumchlorophthalocyanine)、氯铟酞菁(chloroindium phthalocyanine)、氧矾酞菁(oxyvanadyl phthalocyanine)、氯镓酞菁(chlorogalliumphthalocyanine)、镁酞菁和氧钛酞菁(oxytitaniumphthalocyanine);和无金属酞菁。
考虑到改进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特性如显影性,已进行以下步骤:在导电性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已知以下各树脂可用作形成中间层的材料:聚酰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8-95351)、聚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2-20836)、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48-26141)、氯代乙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0591)、马来酸酐酯聚合物(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2-10138)、聚乙烯醇缩丁醛(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7-90639)和含季铵盐聚合物(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1-126149),此外,中间层已通过以下形成:将任何这些树脂溶解于溶剂中以制备中间层用涂布液;施涂该液体至支承体;加热该涂布的液体。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树脂中的每一种具有高的吸湿性,这是因为这些树脂具有在其分子链中具有大极性的官能团。此外,各树脂的电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围绕树脂的环境湿度而变化。因此,当中间层仅由这些树脂的任一种形成时,发生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残余电势增大和在低温低湿环境或高温高湿环境下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特性波动,并且减少图像缺陷的程度是不充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特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各自具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抑制感光度由于环境的波动,并且由于耐久的电势波动适度(抑制当重复使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势波动)。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已完成下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导电性支承体;设置于所述导电性支承体上的中间层;和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上的感光层,其中所述中间层包含具有以下重复结构单元(A1)、(A2)和(A3)的聚烯烃树脂,所述单元(A2)在所述聚烯烃树脂中的质量比(%)为0.01质量%以上至30质量%以下:
(A1):由下式(1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其中,R11至R1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A2):由下式(21)和(22)之一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其中R21至R2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苯基或由-Y21COOH表示的单价基团,在所述-Y21COOH中,Y21表示单键、亚烷基或亚芳基,R25和R2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苯基,X21表示由-Y22COOCOY23-表示的二价基团,在所述-Y22COOCOY23-中,Y22和Y2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亚烷基或亚芳基,条件是R21至R24至少之一表示由-Y21COOH表示的单价基团;和
(A3):由下式(31)、(32)、(33)和(34)的任何一个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