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6707.7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许轩豪;傅世泽;曾泓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F21V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一导光板;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邻设于所述导光板;
多个第一散热结构,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
第一腔体,邻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一对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上;
第一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一者,所述第一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流向所述第一腔体外部;
第二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另一者,所述第二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流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以及
第一音源装置,邻接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用于振动第一腔体内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包含:
多个第二发光元件,邻设于所述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
多个第二散热结构,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
第二腔体,邻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一对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上;
第三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一者,所述第三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二腔体外部;
第四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另一者,所述第四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二腔体内部;以及
第二音源装置,邻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用于振动第二腔体内空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包含:
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设置所述导光板相邻接的两侧边,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另外的相邻接的两侧边;
多个第二散热结构,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
第二腔体,邻设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散热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一对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上;
第三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一者,所述第三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二腔体外部;
第四阀门,邻设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另一者,所述第四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二腔体内部;以及
第二音源装置,邻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用于振动第二腔体内空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环设于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腔体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一开孔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相邻接的两侧边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包含:
一对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上,且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另外相邻接的两侧边相对设置;
第三阀门,邻设于与所述第一阀门相对的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一腔体外部;以及
第四阀门,邻设于与所述第二阀门相对的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四阀门被建构以允许空气经由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流向所述第一腔体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任一者被建构于开启后归回原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任一者包含一膜片、一框体及至少一连接部,所述框体包含一开口,其中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开口上,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膜片与所述框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含硅胶或橡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任一者包含一板件及一枢纽,其中所述板件连接于所述枢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的任一者另包含一软垫,其中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板件的周围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70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剂法高湿模量竹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调节的折叠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