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光LED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6126.3 | 申请日: | 200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钟继叶;钟少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中茗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10;F21V19/00;F21V29/00;H01L3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led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白光LED。
背景技术
现有的白光LED大多是在蓝光LED芯片的表面涂覆混有黄色荧光粉的树脂后制成,这种白光LED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蓝光LED芯片103通过固晶胶102固定于金属支架101上,芯片的两电极通过导电线104分别连接到两端的金属支架101,其表面还包覆有混有黄色荧光粉的密封树脂105,工作时蓝光LED芯片103发出的一部分蓝光激发密封树脂105中的黄色荧光粉后产生黄光,激发出来的黄光与部分透射出来的蓝光混合后产生所需白光。制作此类白光LED时一般需要专用的点胶机进行上述密封树脂105的添加过程,为了保证发光效果,点胶机在进行点胶时必须保证密封树脂105中的荧光粉和树脂充分搅拌均匀避免荧光粉沉淀,此外还需要对密封树脂105的涂覆厚度和形状大小进行精确控制,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白光LED工艺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出现发光色温、色彩不一致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发光效果好的白光LED。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光LED,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安装于基板上的蓝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的上方设有混有黄色荧光粉的胶片。
优选的是,本发明还包括散热片,所述基板紧贴于散热片上。
优选的是,所述散热片中设有散热孔,基板上与散热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混有黄色荧光粉的胶片覆盖于蓝光LED芯片的发光表面上,而不是将混有黄色荧光粉的树脂直接涂覆在蓝光LED芯片表面上,采用此种结构的白光LED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点胶过程,将蓝光LED芯片固定安装于基板后,只需将胶片固定于蓝光LED芯片的发光表面即可,其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此外,胶片中黄色荧光粉的浓度和比例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胶片也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设置合适的厚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完成后具有最佳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当本发明包括散热片时,蓝光LED芯片通电时发出的热量能够通过基板传导到散热片上,蓝光LED芯片具有更好的散热条件,保证了蓝光芯片的工作寿命。
更进一步,散热片中设有散热孔,基板上与散热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孔,散热片中积聚的热量能够更加迅速地通过热对流的形式向外散发,蓝光LED芯片散热更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白光LED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本发明的一种白光LED,其发光结构包括基板201以及固定安装于基板201上的蓝光LED芯片202,蓝光LED芯片202的上方设有混有黄色荧光粉的胶片203,其中,胶片203一般采用PC(聚碳酸脂)材料或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胶片203中混有的黄色荧光粉材料一般采用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为了增加发光功率,蓝光LED芯片202可以采用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形式,由于胶片203具有高透光性,蓝光LED芯片202所发出的光都能顺利地进入胶片203内与黄色荧光粉产生作用,采用上述蓝光LED芯片和黄色荧光粉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蓝光LED芯片202发出蓝光,一部分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后产生黄光,黄光与另一部分穿过胶片203的蓝光混合后生成所需白光。
实际应用时,基板201和胶片203都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1为一圆形的片状结构,基板201的其中一个表面的中部设有坑槽204,坑槽204内设置有4个蓝光LED芯片202,坑槽204的边上设有电极,LED芯片202的取电引脚跨接于电极上,坑槽204的周围设有通孔,直流供电线的正负端分别从通孔穿出并向蓝光LED芯片202供电,胶片203为与基板201的形状相对应的圆形片状结构,安装时胶片203与基板201平行相对放置,胶片203覆盖于LED芯片201的表面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中茗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中茗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