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升降式止回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5911.7 | 申请日: | 200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宏 |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1/00;F16K31/12;F16K4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升降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的自动阀,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升降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水泵吸水关的底阀也属于止回阀类。它的启闭件靠介质流动和力量自行开启或关闭,以防止介质倒流。止回阀属于自动阀类,作为管道系统顺流时开启,逆流时关闭的阀门,主要用于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机反转以及容器内介质泄放;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阀瓣围绕阀体销轴旋转的旋启式止回阀和阀瓣沿着阀体垂直中心线移动的升降式止回阀,但以上2种结构的阀门均存在关闭时介质倒流速度从最大迅速降为零,致使管道进水管一侧内压迅速升高,从而产生对管路系统有破坏作用的水锤现象,所以一般止回阀生产口径为50~500mm,但这样的结构限制了止回阀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升降式止回阀,它能解决传统升降式止回阀产生的水锤现象,扩大了止回阀的使用范围。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阀体1、活塞杆2、缓冲缸3、缓冲活塞4、阀瓣轴5、阀瓣6、阀座7、垫环8和底网9组成,阀体1的中心位置轴向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末端设置有缓冲活塞4,缓冲活塞4的外侧设置有缓冲缸3,缓冲缸3的下端中心位置轴向设置有阀瓣轴5,阀瓣轴5的下端设置有阀瓣6,阀瓣6的下端设置有阀座7,阀座7的下端设置有垫环8,垫环8的下端设置有底网9。
本发明与传统升降式止回阀相比,在阀体1与底网9间增设一垫环8,以增补阀瓣6上升的高度;缓冲活塞4与缓冲缸3采用橡胶密封,阀瓣轴5与缓冲活塞4刚性联接,缓冲缸3与阀瓣轴5之间间隙较小。当介质顺流时,压力介质推开阀瓣6进入主阀体腔,同时推动缓冲活塞4上移;当介质倒流时,由于缓冲缸3内部开启时已充满介质,而缓冲缸3与阀瓣轴5之间间隙较小,因此随缓冲缸3内介质通过间隙逐渐排出,主阀阀瓣6关闭起到缓冲作用,使管网内水锤升压得以控制。
本发明能解决传统升降式止回阀产生的水锤现象,扩大了止回阀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阀体1、活塞杆2、缓冲缸3、缓冲活塞4、阀瓣轴5、阀瓣6、阀座7、垫环8和底网9组成,阀体1的中心位置轴向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末端设置有缓冲活塞4,缓冲活塞4的外侧设置有缓冲缸3,缓冲缸3的下端中心位置轴向设置有阀瓣轴5,阀瓣轴5的下端设置有阀瓣6,阀瓣6的下端设置有阀座7,阀座7的下端设置有垫环8,垫环8的下端设置有底网9。
本具体实施方式在阀体1与底网9间增设一垫环8,以增补阀瓣6上升的高度;缓冲活塞4与缓冲缸3采用橡胶密封,阀瓣轴5与缓冲活塞4刚性联接,缓冲缸3与阀瓣轴5之间间隙较小。当介质顺流时,压力介质推开阀瓣6进入主阀体腔,同时推动缓冲活塞4上移;当介质倒流时,由于缓冲缸3内部开启时已充满介质,而缓冲缸3与阀瓣轴5之间间隙较小,因此随缓冲缸3内介质通过间隙逐渐排出,主阀阀瓣6关闭起到缓冲作用,使管网内水锤升压得以控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解决传统升降式止回阀产生的水锤现象,扩大了止回阀的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宏,未经王晓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59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自动换向阀
- 下一篇:一种新型旋启式止回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