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扫描式组织表面非损伤微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5464.5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朱进霞;王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扫描 组织 表面 损伤 系统 | ||
1.一种至少有三维驱动的微电极生物医学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是: 设有待测组织夹持结构;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探头相距5到 300微米的微电极,其中一个为工作电极;待测组织夹持结构将待测组 织区分为测试面和生物环境控制面;通过三维驱动可以将工作电极探 头定位在待测组织测试面上一点,另一探头在该点附近,仅远离待测 组织测试面5到300微米;三维驱动中有一维用于使组织测试面远离 或接触微电极探头,称为离合驱动;有两维用于选择微电极探头在待 测组织测试面上的测试点,称为方向驱动;在生物环境控制面一侧设 有生物环境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或改变待测组织的生物环境;设有探 头压力控制结构,控制探头对待测组织测试面的压力;探头压力控制 结构中包含有弹力或磁力或浮力或杠杆重力结构,与微电极相连,调 节弹力或磁力或浮力或杠杆重力的平衡可以调节微电极探头对待测组 织测试面压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电极生物医学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是: 探头压力控制结构中包含的浮力结构是在作为电极方向驱动运动的滑 块[84]上设有浮力槽[86],浮力槽[86]中可注入液体;设有能悬浮于 浮力槽[86]的液体中的浮子[87],该浮子[87]可以调节浮力大小;浮 子[87]上设置夹持电极杆的结构,该夹持结构能夹持并调整电极的上 下移动范围;浮子上设有浮子驱动杆[89],与固定在滑块上的驱动离 合器[90]对应;浮子上还设置液封汞电连接端子[91],对应的连接端 子设在滑块上;每一根线路连接端子中心有一个充有液态金属汞的电 连接容器[92],围绕这些含汞的电连接容器的是含有无害液体的液封 结构[93],来自电极的引出线路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出来,到滑块上的 普通连接端子[94]上,以此减弱电极引线对电极与组织间压力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54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镀机芯棒阴极接头
- 下一篇:狭缝跟踪太阳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