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改良的阻抗控制及高频特性的接地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4776.4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P·阿特金逊;J·佐治;D·W·米尔布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 | 分类号: | H01R13/646;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喻新学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阻抗 控制 高频 特性 接地 套管 | ||
1.一种套管,配有一第一电线和一第二电线,该第一、二电线均至少有一部分被封闭在一绝缘体中从而形成一裸露区段和一被绝缘区段,该套管包括:
第一细长件,其与所述第一电线上的被绝缘区段具有一致的横截面形状,使该第一细长件覆盖于所述第一电线的裸露区段和第一电线上的被绝缘的区段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细长件,其与所述第二电线上的被绝缘区段具有一致的横截面形状,使该第二细长件覆盖于所述第二电线的裸露区段和第二电线上的被绝缘区段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细长件与所述第一细长件平行;和
连接所述第一细长件和所述第二细长件的横向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细长件、第二细长件及横向连接件为一个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第一细长件连接的第一侧翼以及一与第二细长件连接的第二侧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细长件布置在第一、二侧翼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与接地线一同使用,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上表面能连接至该接地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细长件的形状均为弧线形且所述横向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二细长件的形状成相反的弧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细长件的形状均大约为四分之一圆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覆盖于第一电线上的裸露区段的第一细长件遮盖住第一电线的裸露区段,且覆盖于第二电线上的裸露区段的第二细长件遮盖住第二电线的裸露区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第一、二电线上的被绝缘区段有一部分被封闭在导电箔内,从而限定出一被屏蔽的被绝缘区段和一未被屏蔽的绝缘区段;并且所述套管控制所述第一、二电线在其裸露区段和被绝缘区段的阻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一套管表面且所述具绝缘层的电线区段包括一电线绝缘区段表面,并且还包括一形成于该套管表面和电线绝缘区段表面的导电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各第一、二电线与绝缘体之间形成有一导电箔,所述导电零件与导电箔形成电容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零件包括第一针脚、第二针脚以及连接第一、二针脚的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零件包括弹性体、环氧树脂体或聚合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环氧树脂体或聚合体包含有内嵌的导电微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是能够导电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侧翼相对较平整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16.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引脚框,包括多个细长管脚,其中包含一对差动信号管脚及接地管脚;
多根电线,其包括一对差动信号线和一接地线;
具有前端和后端的被绝缘引脚框,绝缘部分固定所述多个细长管脚使该细长管脚伸出所述绝缘部分的前端和后端,该对差动信号线端接于所述接线框的后端的那对差动信号管脚;和
导电套管,其覆盖在所述那对差动信号线的至少一部分上,该导电套管连接至所述的接地线,并且该导电套管连接至引脚框后端的接地管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细长管脚、多根电线、引脚框及导电套管形成一晶片,并且该连接器组件包括位于连接器外壳内的、相互靠近对齐的多个该种晶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管供屏蔽所述电线,防止电线之间或相邻的晶片之间串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管供屏蔽本晶片内的串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管具有一上表面并且所述接地线连接至该导电套管的该上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公司,未经安费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7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