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及计算机程序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04695.4 | 申请日: | 2009-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9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泽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L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郭定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装置 方法 计算机 程序 | ||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两个或更多天线,所述系统包括:
信道条件确定单元,其确定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信道的条件;以及
制式控制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获得的确定结果,改变所述发射器中的发射制式和所述接收器中的接收制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计算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估计的信道矩阵的行列式和特征值的秩中的一个,以确定可以用于通信的流的数量以及可以用于通信的调制制式;
所述制式控制单元当以在由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获得的确定结果之内的所述流数量或调制制式建立通信时,采用所述发射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发射制式和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而当以在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的所述确定结果之外的所述流数量或调制制式建立通信时,取消所述发射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所述发射制式的采用,并采用基于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所述信道矩阵的秩数和SNR;
所述制式控制单元当所述信道矩阵的所述秩数足够高以允许两个或更多流通过时,采用所述发射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发射制式和所述接收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以及
当将所述信道矩阵的秩数降低到两个或更多流不能通过的程度但两个或更多流的SNR高时,取消所述发射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所述发射制式的采用并采用基于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当关于M个发射天线要发射M个流时,所述制式控制单元取消所述发射器中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所述发射制式的采用,并采用基于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如果采用根据非线性区域波形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则所述接收器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器的传送包括训练序列的发声分组以便激励信道矩阵的请求,返回具有无效发声的响应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当从M天线发射器接收到其中指定了所述流数量的链路适配请求时,所述接收器返回具有无效发声的响应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根据依照在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的信道的SNR以及所述信道矩阵的特征值的线性评估函数所提供的特征值、单独关于SNR的评估、以及用于确定所述信道的条件是否不适于所述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评估函数,来确定所述发射器是否应该采用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发射制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不适于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信道条件是所述信道矩阵H是在各接收天线之间获得不适当的功率增益的酉矩阵的信道条件;以及
所述制式控制单元根据确定结果在所述接收器中应用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基于聚束分组的信道矩阵H,以来自所述发射天线的信道的总电功率估计特征值,以所估计的特征值归一化所述信道矩阵H,计算所归一化的信道矩阵H′的每一天线的元素是否彼此正交,并且如果所述计算结果小于预定阈值则确定所述信道矩阵H是酉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具有用于检查的几个星座模型,根据所述信道矩阵H的获取来计算度量距离,并且如果所述度量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器不应该执行聚束。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信道条件确定单元具有用于检查的几个星座模型,根据所述信道矩阵H的获取来计算到基于非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的度量距离,并且如果所述度量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则确定所述发射器不应该执行聚束。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如果确定所述接收器当前正在接收聚束传输信号,那么所述接收器采用基于线性区域均衡算法的接收制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6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