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机的板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2857.0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鹿山昌宏;栗林健;林刚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B37/22 | 分类号: | B21B37/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机的板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进行热轧机的板宽控制的现有方法,例如在JP特开平2007 -50413号公报(文献1)中,示出有如下方法:按每次操作要素来保存 轧制事例数据,根据与被轧材料相似的操作要素的数据来高精度地预测精 加工宽度,按照该预测信息进行控制。
此外,在JP特开2002-224723号公报(文献2)中,示出有如下方 法:将板宽预测式修正项定义为轧制材料的成分元素含有量的函数,在板 宽控制中使用该修正。
更进一步地,在JP特开平9-225513号公报(文献3)中,示出有如 下方法:采用轧制前的信息来学习立式轧制后的粗轧实际数据与水平轧制 后的板宽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学习结果反复预测已轧制材料的 轧制后的板宽,从而使后续轧制材料的立式轧机(vertical rolling mill)的 设置(set up)高精度化。
例如,在JP特开2003-211212号公报(文献4)中,公开有如下精 轧机的宽度控制方法:在采用了设置在由多个机座(stand)组成的热精轧 机的任意机座间或精轧机出料侧的板宽计(中间板宽计)、和设置在紧邻 卷取装置(地下卷取机:down coiler)之前的板宽计(最终板宽计)的宽 度控制中,依据中间板宽计的板宽实际测量值来推定最终板宽计的实际数 据,根据该推定值与最终板宽计的目标设定值之间的差来变更中间板宽计 的目标值。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文献1中,虽然采用能检测的要素作为操作要素来进行相似性判定, 但是涉及不能检测的要素的相似性不能必然被判定。因此,虽然板宽轧制 前的板坯的宽度的不规则分布对精加工宽度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在通常的 热轧线中没有对板宽轧制前的板坯的宽度直接进行测量的方法,因此,由 于该点会存在板宽轧制后的精加工宽度的预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文献2中记载的控制方法中,虽然能够采用成分元素的信息 来详细考虑被进行板宽轧制的钢材的弹塑性特性,但是没有考虑到给精加 工宽度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特别是没有考虑到给板宽轧制前的板坯宽度 的影响。因此,由于板坯宽度的不规则分布,存在精加工宽度精度降低的 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应用文献3中记载的控制方法,必须测量立式轧制前 后的板宽、水平轧制后的板宽、板厚。因此,必须设置测量各个量的检测 器,存在系统昂贵的问题。此外,即使假设设置有这些检测器,但是在粗 轧中,由于通常实施除去轧制材料表面的氧化层(scale)的除锈处理,因 此由于由此产生的水蒸气,从而使测量精度降低而不能进行测量,存在不 能应用该控制方法的问题。更进一步地,由于必须假定立式轧制后的板坯 的板宽来反复预测水平轧制后的板宽并进行运算,因此存在设置计算复杂 的问题。
文献4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不能应用于由单一机座组成的斯特克尔式 轧机(Steckel mill)。即,在斯特克尔式轧机中,不能如由多个机座组成的 热精轧机一样来进行精轧机间的张力控制,不能在线(on line)控制精加 工板宽。此外,在精轧时,产生大的板坯的宽度缩小。因此,所述现有技 术的方法不能照原样来应用于具备斯特克尔式轧机的轧制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至少所述问题之一。
例如,以提供一种热轧机的板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为目的,在热 轧中的板宽控制中,能够由简单的计算来高精度地控制被轧材料的板宽。
例如,以提供一种热轧机的板宽控制技术为目的,能够在预置阶段以 高精度来推定精加工宽度缩小量,从而能进行不依赖于精轧的板宽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28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消声离心风机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液压集中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