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比较器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2042.2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1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骆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023 | 分类号: | H03K3/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顾继光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比较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结构,尤其是一种差分比较器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比较器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元件。比较器的结构也有很多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有的需要高灵敏度,有的需要高速。但是,现有的比较器中,为了达到高灵敏度的要求,往往会以牺牲比较器的速度为代价,而为了达到高的速度,也往往会降低比较器的灵敏度。也就是说,现有的比较器中,高灵敏度与高速度是无法同时获得的。但是,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比较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场合已经非常需要同时具备高灵敏度与高速度的比较器,现有的比较器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场合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差分比较器电路结构,使差分比较器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比较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差分比较器电路结构的技术方案是,一个参考电流连接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以及第二、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第四NMOS管的源极,第三N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第五NMOS管的源极,第四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六、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在一起,第五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八、第九NMOS管的源极连接在一起,第四NMOS管的栅极与第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并作为差分参考电平的第二输入端,第五NMOS管的栅极与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并作为差分参考电平的第一输入端,第六NMOS管的栅极作为差分输入信号的第一输入端,第九NMOS管的栅极作为差分输入信号的第二输入端,第六、第八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十一P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第十二PMOS管的栅极都连接在一起,第九、第七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十P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第十三PMOS管的栅极都连接在一起,第十四、第十七PMOS管的栅极以及第十八、第十九NMOS管的栅极都作为第一复位信号的输入端,第二十N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二复位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复位信号为低电平且第二复位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有效,第十四、第十五PMOS管的漏极、第十八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十六P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比较结果的第一输出端,第十七、第十六PMOS管的漏极、第十九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十五P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比较结果的第二输出端,第十二PMOS管的漏极、第十八NMOS管的源极、第二十NMOS管的漏极、第二十一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二十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十三PMOS管的漏极、第十九NMOS管的源极、第二十NMOS管的源极、第二十二N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二十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和第十七P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源端,第一、第二、第三、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
本发明通过上述电路结构,使差分比较器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比较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差分比较器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2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沥青改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豆异黄酮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