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0709.5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5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华士辉;陶金;倪小龙;陈超;姚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劲性梁 钢筋 保护层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航站楼、高速铁路站房、轨道交通车站、磁浮站房、公交中心车站等交通建筑都有别于常规的房屋建筑,突出表现在平面面积超大、结构超长、跨度大、荷载大,劲性结构、预应力结构占主导,特别是大面积、大体量、大吨位的劲性结构梁普遍施工。
劲性结构梁的主筋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是一项重要技术参数。普通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为在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下加设垫块,通过外箍固定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对劲性结构梁而言,由于劲性结构梁过重,垫块不能承受易损坏,因此,普通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不适用于劲性结构梁的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另外,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垫块容易碎裂、移位,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得不到正确控制,影响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能正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大吨位劲性结构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吊装劲性钢梁;步骤2,利用钢筋作支架定位上部纵向钢筋;步骤3,利用外箍筋定位下部纵向钢筋。
上述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劲性钢梁的上翼缘上固定有多个栓钉。
上述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a,在所述栓钉上焊接定位钢筋;步骤2.2a,绑扎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使所述上部纵向钢筋搁置在所述定位钢筋上;步骤2.3a,绑扎下部纵向钢筋,采用临时钢管支架托住所述下部纵向钢筋。
上述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b,在所述栓钉上焊接钢筋支架;步骤2.2b,在所述钢筋支架上焊接定位钢筋;步骤2.3b,绑扎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使所述上部纵向钢筋搁置在所述定位钢筋上;步骤2.4a,绑扎下部纵向钢筋,采用临时钢管支架托住所述下部纵向钢筋。
上述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沿纵向间隔绑扎所述外箍筋,使所述下部纵向钢筋搁置在所述外箍筋上;步骤3.2,卸掉所述临时钢管支架。
本发明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中下部纵向钢筋利用外箍筋定位,上部纵向钢筋利用定位钢筋定位,在浇捣过程中不易受振捣棒冲击的影响,不易碎裂、移位,能很好地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外箍筋为定加工,尺寸一定,可以起到正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上部纵向钢筋的定位利用钢筋作支架,标高可直接从吊装完毕的结构梁的上翼缘丈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本发明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图3是本发明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图5是本发明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图5对本发明的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吊装劲性钢梁1,如图1所示;
所述劲性钢梁1的上翼缘11上固定有多个栓钉2,所述栓钉2垂直于所述上翼缘11;
本实施例中,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设计为b,图1中虚线框8表示预铺设的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轮廓,劲性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b决定了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定位位置;
步骤2,利用钢筋作支架定位上部纵向钢筋,如图2所示;
步骤2.1,在所述栓钉2上焊接定位钢筋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定位位置与所述栓钉2之间的距离较近,直接将所述定位钢筋5焊接到所述栓钉2上;
步骤2.2,绑扎所述上部纵向钢筋3,使所述上部纵向钢筋3搁置在所述定位钢筋5上,完成所述上部纵向钢筋3的定位;
所述上部纵向钢筋3的定位采用钢筋作支架,标高可直接从吊装完毕的劲性钢梁1的上翼缘11丈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步骤2.3,绑扎下部纵向钢筋3,采用临时钢管支架6托住所述下部纵向钢筋4;
步骤3,利用外箍筋7定位所述下部纵向钢筋4,如图3所示;
步骤3.1,沿纵向间隔绑扎所述外箍筋7,使所述下部纵向钢筋4搁置在所述外箍筋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管钢烟囱的安装方法
- 下一篇:具有悬链线效应的框架梁柱抗火节点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