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0V双扩散MOS器件及18V双扩散MOS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9437.1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令海阳;刘龙平;陈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3/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0 扩散 mos 器件 18 | ||
1.一种30V双扩散MOS器件,包括高压阱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中的 有源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上的栅极;分别形成于所述栅极左侧的源区和形 成于所述栅极右侧的漏区;漏端漂移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和所述漏区之间; 源端接触孔,形成于所述源区上;漏端接触孔,形成于所述漏区上;其特征在 于,所述漏区右边界到所述有源区右边界的距离为0,所述漏端接触孔右边界到 所述漏区右边界的距离小于0.28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30V双 扩散MOS器件采用0.18微米工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端接 触孔右边界到所述漏区右边界的距离为0.1微米或0.2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源端 漂移区,所述源端漂移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和所述源区之间,所述源区左边 界到所述有源区左边界的距离小于0.5微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左 边界到所述有源区左边界的距离为0或0.2微米或0.3微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接 触孔左边界到所述源区左边界的距离小于0.28微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0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接 触孔左边界到所述源区左边界的距离为0.1微米或0.2微米。
8.一种18V双扩散MOS器件,包括高压阱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中的 有源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上的栅极;分别形成于所述栅极左侧的源区和形 成于所述栅极右侧的漏区;漏端漂移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和所述漏区之间; 源端接触孔,形成于所述源区上;漏端接触孔,形成于所述漏区上;其特征在 于,所述漏区右边界到所述有源区右边界的距离为0,所述漏端接触孔右边界到 所述漏区右边界的距离小于0.2微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18V双 扩散MOS器件采用0.18微米工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端接 触孔右边界到所述漏区右边界的距离为0.1微米或0.15微米。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源端 漂移区,所述源端漂移区形成于所述高压阱区和所述源区之间,所述源区左边 界到所述有源区左边界的距离小于0.5微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 左边界到所述有源区左边界的距离为0或0.2微米或0.3微米。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接 触孔左边界到所述源区左边界的距离小于0.2微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18V双扩散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 接触孔左边界到所述源区左边界的距离为0.1微米或0.15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94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动丝杆
- 下一篇:基于立体视觉的公交客流拥挤度采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