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磁能动力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8907.2 | 申请日: | 2009-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永谔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 |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磁能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洁净、便携的轴向与径向的动力机械。
背景技术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遭致因工业的超速发展、无序过渡使用现存的能源而加剧恶化,所有直排至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已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现实的重大威胁。环境保护与绿色能源已上升至世界性急需面对的首要课题。我们国家的发改委、环境署正积极投入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洁净能源的系统工程。磁能——无疑也是可持续使用的能源之一以钕铁棚永久磁钢为例,其磁能积可达303千焦/米3,可实现一次投入,长年受用且不受气候、温度变化的制约。磁能动力机的设计思维源于物理学与机械学。合理、科学地利用磁能与磁力,以实现无电源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作出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磁能动力机,按磁能动力机的运转形式分为轴向磁能动力机和径向磁能动力机。轴向动力机(以下简称轴向机)与径向动力机(以下简称径向机)的运行原理相同。轴向机的主轴动力由主轴锥形螺旋磁钢体被同内锥形异极性直列磁钢体吸引,由强磁力驱动主轴疾速运转。径向机的外圆内锥直列磁钢体被同轴锥形螺旋同极性磁钢体的磁斥力推动,驱动外圆作径向圆周的运动。所述的磁能动力机:以单角15°的内外锥体实现“磁转子”与“磁定子”的有效进给与退出,从而达到全速、半速、停止的转速可调性;为避免磁钢的磁滞,采用了奇、偶数不对称开路环状磁钢体对阵,同时也获得可靠的差动运行的驱动力;为符合机械顺时针运转的规律,轴向机的“磁转子”和径向机的“磁定子”锥体均布的磁钢体均为定向螺旋状排列;
为实现磁能动力机的洁净运转,其外壳体达到密封防尘级,为实现进给自如,又易防尘。轴向机和径向机均采用双齿轮,齿条的刚性进给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机械式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它的主壳体相对端盖的一端与端盖之间设有主轴,主轴上套有磁转子,磁转子活动套有磁定子,外壳内设有能使磁转子与磁定子沿主轴的轴心线产生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进给机构,能使磁转子与磁定子产生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进给机构连接动力机构;
主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有主壳体相对端盖的一端和端盖,并伸出端盖,主轴上紧固套有磁转子,同轴磁转子上活动套有磁定子,主轴上套有活动磁定子进给套,活动磁定子进给套上的连接环连接磁定子,使磁定子沿主轴的轴心线产生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进给机构,活动的磁定子进给套上设有齿条和齿条啮合齿轮,动力机构为一手轮连接进给齿轮,构成轴向磁能动力机;
主轴的两端分别紧固套有主壳体相对端盖的一端和端盖,主轴上活动套有内磁定子及进给套,内磁定子上活动套有外磁转子,能使磁转子运转和磁定子沿主轴的轴心线产生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进给机构,内磁定子进给套上设有齿条和齿条啮合齿轮,动力机构为一手轮连接进给齿轮,构成径向磁能动力机;
所述磁定子的外径与磁转子的内径是理想匹配的圆柱形或圆锥形;所述的磁定子外侧设有滚珠槽条;所述的主轴采用十字花键固定轴;所述的磁定子带有螺旋角度,螺旋倾角为10-15°;所述的磁定子与磁转子采用奇、偶数不对称开路环状磁钢体对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新颖、结构牢固,使用可靠、制造方便,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可涵盖大部分的微型、小型交直流电机的产品,更可为无电少电地区带去清洁、廉价、全天候的绿色能源,与正在发展应用新型能源产业一起,为减排、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磁动力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磁动力机的B-B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向磁动力机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轴向磁动力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轴向磁动力机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径向磁动力机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径向磁动力机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径向磁动力机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径向磁动力机的A-A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径向磁动力机的进给状态图。
指定图1为摘要附图
图中1.磁转子,2.磁定子,3.主轴,4.磁定子进给套,5.主壳体,6.端盖,7.进给手轮,8.啮合齿轮,9.啮合齿条,10.滚珠槽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制造技术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永谔,未经潘永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