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智能标准扭矩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7543.6 | 申请日: | 200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倪昔东;李涛;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L3/22 | 分类号: | G01L3/22;C22C38/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褚竺 |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智能 标准 扭矩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转矩的仪表的测试及标准,特别是一种标准扭矩传感器。
背景技术:
扭矩传感器是扭矩测量和校准装置中关键组成之一,扭矩传感器的重要组件之一是弹性体,该弹性体是一轴状构件,其采用材质是高质量扭矩传感器的基础,现有的扭矩传感器弹性体,如3J58(Z)等,其主要成份是:C<0.05、Ni 43~43.6、Cr 52~56、Al 0.5~0.8、Ti 2.3~2.7,该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是:σbkg/mm2110、αkkg/mm24.7、HRC 20,当这些材料用于制作扭矩传感器弹性体时,其弹性极限和硬度均显不足,因而出现由于比弹性较小,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性和迟滞量均难以满足高性能扭矩传感器的需求,同时,其静态特性随时间而漂移等现象,也会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另一影响上述特性的因素是应变片,而应变片除了选择高质量的应变片和粘合剂以外,其在弹性体上的粘贴方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传统的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及其相对弹性体轴线的方向,都是根据多年操作经验,将应变片贴在弹性表面应力均匀的位置,其粘贴方位是和弹性体轴心线呈45°,但是上述措施是否能反映扭矩实际状况,是否有应力畸变,或是否能体现机件受力状态均是疑问题,尤其是弯矩对测量的影响问题,更是难以解答,此外,在现有的扭矩传感器中,大都是将应变片输出的信号经导线传输至相关仪器,然后再进行放大处理,显然,扭矩传感器的应变片输出信号是极微弱的信号,因而在这距离传输过程中或在作业环境比较恶劣时,极易受噪声干扰而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高精度智能标准扭矩传感器,它能提高扭矩传感器的线性度和稳定性,还能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精度智能标准扭矩传感器包括有弹性体、壳体和应变片,壳体的内腔穿设有弹性体,弹性体的圆柱表面粘贴有应变片,其特点是:弹性体的材质是含合金成份的马氏体时效钢。
弹性体上还粘设有一组弯矩应变片,壳体内腔设置有处理电路。
本发明充分利用选择材质的合金元素对弹性体弹性关系,及其硬度对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降低传感器弹性体材料引起的不确定分量,并具有较大比弹性,从而克服现有传感器用材输入输出特性的非线性和迟滞量以及静态特性随时间而漂移等缺陷,其组合的弯矩、扭矩应变片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的上述优越性,其壳体内设处理电路,提高传感器信噪比,可排除噪声干扰,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精度智能标准扭矩传感器纵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构件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高精度智能标准扭矩传感器包括有弹性体1、壳体2、测量弯矩应变片3、测扭矩应变片4、线路板5和输出接口6。
弹性体1,是一轴状构件,其外形结构和现有技术相似,本发明是在现有用材的基础上,对恒弹性材料进行研究,对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热处理工艺,使弹性体在保证高弹性的前提下,性能可保持长期稳定,同时把弹性体材料的硬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使其金相组织达到稳定状态,选定采用含合金成份的马氏体时效钢,弹性体1的含合金成份马氏体时效钢成份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