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燃料喷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7159.6 | 申请日: | 2009-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军;高原;黄魏迪;朱宇政;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燃料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燃机喷油器,特别是可根据燃料的类型以及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来智能调节燃料的喷射压力、喷射量以及喷射规律的智能喷油器。
背景技术
由于Smart Engine要实现在同一发动机中使用不同燃料,喷油器做为Smart Engine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必须满足多种燃料的喷射要求,即燃料灵活性,针对某一种燃料类型,要求在不同燃烧模式下,自动改变其喷油规律,实现良好的雾化效果,并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负荷和运行情况,需自动调节燃料的喷射时间、喷射压力及喷油规律,实现最优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在现有技术中,文献“一种新型乙醇/汽油在线混合喷油器的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第1期,作者:方晓敏等)在电喷式汽油喷油器的基础上,在发动机上增设乙醇供油系统,乙醇和汽油分别向喷油器供油,在针阀腔内混合后喷出,该设计只能采用性质相近的燃料,无法针对燃料的不同理化性质,调节喷射压力,喷油规律实现良好的雾化效果,且只适用于两种燃料,无法采用多元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燃料喷油器,其进行多元燃料进行喷射,且针对不同的燃料可以采用的不同的燃烧模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智能燃料喷油器,其包括喷油器体、喷油嘴,喷油器体内包括至少两个针阀及其控制系统,针阀沿喷油器体半径方向依次嵌套,喷油器的喷油嘴上设有对应针阀的喷孔,其可以开启单个或多个针阀以实现不同的喷油量。
所述针阀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电磁阀衔铁、电磁线圈、控制腔、针阀,电磁阀衔铁嵌套于电磁线圈内,其下端顶住控制腔球阀,控制腔球阀与控制腔相连,控制腔连接供油孔且其底部设有与出油孔相连的泄油孔,针阀下端顶住喷孔,上端与针阀回位弹簧相顶,针阀回位弹簧上顶喷油器体。泄油孔可以设置于控制腔底部且居中,出油孔则与泄油孔由管路相连。
所述喷孔以圆周方向布置,内环侧的喷孔的密度低于外侧喷孔密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能根据燃料类型和喷射压力改变开启的针阀及其顺序与数量,以此满足与不同燃料类型相适应的喷射条件,实现最佳的雾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喷油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电磁线圈、2为第一电磁阀衔铁、3为第一控制腔球阀、4为第一控制腔、5为第一针阀回位弹簧、6为出油孔、7为第二电磁线圈、8为第二电磁阀衔铁、9为第二控制腔、10为第二针阀回位弹簧、11为第三电磁线圈、12为第三电磁阀衔铁、13为第三控制腔、14为第三排喷孔、15为第一排喷孔、16为第二排喷孔、17为第一针阀、18为第二针阀、19为第三针阀、20为喷油嘴、21为第三针阀回位弹簧、22为第三泄油孔、23为第三控制腔球阀、24为喷油器体、25为供油孔、26为第二泄油孔、27为第二控制腔球阀、28为第一泄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