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95343.7 | 申请日: | 2009-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窦圣姗;柳润辉;刘晓华;单磊;苏娟;沈云亨;李慧梁;徐希科;刘心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K31/4375;A61K31/473;A61K31/352;A61K31/194;A61K31/216;A61P19/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巍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类风湿 关节炎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 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 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它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 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 疾病。常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易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 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 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 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 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 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目前,对于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非甾族抗炎药物 (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一类是病症缓解性抗风湿药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NSAIDs是治疗RA的首选药 物,包括水杨酸类、传统非甾族抗炎药物及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genase-2, COX-2)抑制剂。病人出现症状的最初几个星期内用NSAIDs有非常好的疗效,但 NSAIDs主要作用是缓解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改善关节功能,难以阻止疾病 的发展,也不能防止关节的破坏,另外对胃肠道的严重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DMARDs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可快速并持久的抑制炎症,但由于毒性 作用大,加之昂贵的价格限制了这些药物在RA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各个 角度来寻找治疗契机,中草药以其低毒性、多靶点治疗及廉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 视,成为研发治疗RA药物的新热点。
目前RA的药物治疗除了化学治疗药物,近年来有多种生物类制剂在临床上用 于治疗RA,其在疗效和毒副作用方面较化学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有些针 对TNF-α的生物类制剂(如infliximab,etanercept和adalimumab)及针对IL-1的生 物类制剂(anakinra)已应用于临床来治疗RA。其中Infliximab是一种人-鼠嵌合IgG1 型抗TNF-α单克隆抗体,它与表达TNF-α的关节组织细胞相互作用,破坏关节组 织细胞并使其活性下降,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其临床效果显著。但生物 类制剂这种疗法所针对的任意的一个调节途径在正常细胞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干扰这些调节途径对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存在潜在的危害。
黄连解毒汤首载于葛洪《肘后备急方》,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应用历史。本方由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组成,是清热解毒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泻火、 解毒之功,主治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本发明人在黄连解毒汤血清药物化学研 究的基础上,经大量试验证实,该药物能较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减轻 CIA小鼠的发病严重程度,病灶部位的炎症及免疫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明 显的改善。进一步探索黄连解毒汤的新适应症是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研究设计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药物组 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制成活性成分的中药 原料组成为下列重量配比:
小檗碱3.79-6.32mg,巴马汀0.24-0.39mg,药根碱1.17-1.95mg,木兰花碱 1.07-1.79mg,黄柏碱0.08-0.13mg,黄连碱0.19-0.31mg,黄芩苷37.50-62.50mg,黄 芩素1.03-1.72mg,汉黄芩素4.35-7.26mg,汉黄芩苷0.02-0.04mg,栀子苷 14.25-23.75mg,藏红花素0.1-0.2mg,绿原酸0.18-0.31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5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