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在隐形防伪产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4814.2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东;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晓东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C09K11/06;C08K13/02;C09D11/02;C09D11/16;C09D7/12;C09D5/22;G09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纳米 荧光 材料 组合 及其 隐形 防伪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荧光材料在产品防伪中的各种应用。具体地说,涉及新颖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在隐形防伪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可以透明地覆盖于商品表面,用于防伪或美化用途。
背景技术
现今,品牌仿冒是一个重大问题,每年约造成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损失。品牌名称和标识往往被印在产品表面和包装材料上,像可口可乐、耐克、苹果等,在一定环境光下显示一种特定的形状或颜色。其中所使用传统油墨的都是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的,因此品牌名称和标识可以很容易地被仿冒。
一种阻止这种仿冒的手段是引进功能材料加入现有的印刷油墨中,其中包括荧光材料。但是,现有的荧光材料不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本底颜色(例如白色),这影响了品牌和标识的外观。因而目前荧光粉在防伪中的使用往往局限于相同背底颜色(例如白色纸张)。由于品牌图案多色多变,为了保持品牌或标识的视觉美观性,传统荧光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被品牌商接受的。此外,有本底颜色的显形防伪标志也很容易被仿冒。
并且,现有的荧光材料在制备方面也存在如下的技术难题:(1)有机发光材料易老化,发光效率低,在阳光曝晒下寿命降低;(2)无机纳米发光材料难于制备,难以将粒径控制在纳米级,导致材料发生瑞利散射而不能保证完全透明,或者即使将材料制备到了纳米级,但同时带来合成成本过高,亮度低,激发波长过短等问题,使之应用范围狭窄;以及(3)发光物质相互干扰而不能产生过渡色。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新型防伪荧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色透明的新型“隐形”防伪纳米荧光材料,其可以被紫外、可见光或红外光所激发,并发出可见到红外波长区间的荧光,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其对390-650纳米之间的波长的透明性大于50%,它包含选自下组的纳米荧光材料:包含稀土元素的无机纳米氧化物荧光粉、包含不饱和键的有机染料和有机发光小分子、半导体荧光量子点、以及包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分子,其中,所述纳米荧光材料的平均粒径不大于4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荧光材料的平均粒径为0.2-200纳米。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荧光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20纳米。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含稀土元素的无机纳米氧化物荧光粉选自: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金属硫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含不饱和键的有机染料和有机发光小分子选自:香豆素染料、萘二甲酰酰亚胺染料、占吨染料、噻吨染料、萘酚内酰胺染料、吖内酯染料、甲川染料、噁嗪染料、以及噻嗪染料。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荧光量子点选自:元素周期表第II-VI族元素的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包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金属络合物分子选自:含有至少一个稀土元素与选自下组的元素中的一种的元素之间的、化合价为+2或+3的配位键、离子键或化合价键的配位化合物或络合物:氧、氮、碳-碳双键、以及硫。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稀土元素选自:Eu、Tb、Er、Ce、Tm、Ho、Sm和Dy。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荧光材料的折射率和与其混合形成隐形防伪产品的聚合物树脂的折射率相同或相近。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上述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在隐形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隐形防伪产品包括:透明薄膜、透明油墨、非透明墨水和油漆、以及透明商标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应用本发明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来辨别产品是否假冒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在透明薄膜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在透明油墨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在非透明墨水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在透明商标图案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晓东,未经孙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