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耦合剂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94389.7 | 申请日: | 200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云;张焜;莫容清;汤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33/38;A61K31/4166;A61K36/18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耦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院临床腔道、粘膜及不完 整皮肤等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超声耦合剂和在医院临床腔道、粘 膜及不完整皮肤等的超声波检测或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医用超声耦合剂用于临床超声诊断,在发射探头和被测物体之间起耦合作 用,使声波顺利进入体内,以获得可靠的图像。其基本要求是能有效地传输声 波,其声阻抗与人体组织的声阻抗接近,声波衰减小,能得到清晰的图像,且 对超声探头无损伤,易涂展,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易擦洗。
由于同一超声发射探头常常频繁地与不同病人的检测部位进行接触,容易 产生交叉感染,特别对于腔道、粘膜、不完整皮肤、针刺等超声检测和超声辅 助治疗,为了避免腔道、粘膜等超声检测和治疗时的交叉感染,在肛门、直肠、 阴道等部位的超声检查及辅助治疗过程中常用采用探头涂超声耦合剂后再用 透明避孕套套住探头进行检测。但避孕套在超声过程中容易破裂,还是不能避 免交叉感染。
另外,在一些不完整皮肤如烧伤部位、伤口、穿刺部位等的超声过程中, 超声探头引起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更大。
当前医院临床使用的耦合剂大多为普通型耦合剂,部分产品自身还携带细 菌等微生物。故研制消毒杀菌型超声藕合剂在腔道、粘膜、不完整皮肤等超声 检测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避免临床超声过程中引起的交叉感染,目前已有对超声耦合剂进行直 接高温杀菌达到产品本身无菌的产品,也有在耦合剂中添加杀菌剂达到避免交 叉感染的作用,还有采用树脂交联制备医药消毒超声耦合剂。
但由于腔道、粘膜、不完整皮肤、针刺等超声检测和超声辅助治疗过程中, 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对直接接触的耦合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耦合 剂必须具有符合超声阻抗、探头无腐蚀、探头消毒杀菌等功能外,还需要所使 用的耦合剂对腔道、粘膜及不完整皮肤等具有极低的刺激性、极弱的毒性、极 高的安全性等要求。
中国专利CN1087016A、CN1108956A和CN200710078112.9等,均给出具 有消毒杀菌的超声耦合剂,但是这些超声耦合剂都无法满足对腔道、粘膜及不 完整皮肤进行检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无毒、无刺激、具 有消毒杀菌功能的,制备方法简单,可用于医学上对腔道、粘膜及不完整皮肤 进行超声检测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超声耦合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声耦合剂在临床医学上对腔道、粘膜 及不完整皮肤的超声波检测或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的超声耦合剂,该超声耦合剂的原料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各组分 组成:
杀菌剂 0.02~1%;
粘度调节剂 0.1~3.0%;
抗色变剂 0.01~0.5%;
抗沉淀剂 0.1~0.5%;
抗刺激剂 0.1~1.0%;
余量为水。
上述杀菌剂是采用安全无毒的银离子或纳米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 复配,ppm是指杀菌剂占超声耦合剂全部原料总质量的百万分比浓度。
上述粘度调节剂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如卡波姆、羟乙基纤维 素、羟丙基纤维素、透明质酸、聚季铵阳离子或壳聚糖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抗色变剂采用氨基酸锌或乙酸锌等含锌离子的化合物。
上述抗沉淀剂采用EDTA、磷酸盐或多聚磷酸盐等等。
上述抗刺激剂采用尿囊素或马齿苋提取液等等。
上述质量百分比为占超声耦合剂全部原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本发明的超声耦合剂,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原料的各组分溶解于去离子 水中,搅拌混匀后,采用氢氧化钠调节整个体系的pH至5~7,则制备得到所 需超声耦合剂,将该超声耦合剂真空除气后,灌装保存。
上述超声耦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抗色变剂、抗沉淀剂和抗刺激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粘度调 节剂和杀菌剂,搅拌混匀后,用氢氧化钠调节整个体系的pH至5~7,则制备 得到所需超声耦合剂,将该超声耦合剂真空除气后,灌装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