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锅锁紧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4331.2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广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锅锁紧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压力锅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煮食器具,众多厂都在大量生产,其形状都是大同小异的,组合结构为锅盖、锅胆、限压阀、提手等组成,人们为了提高压力锅的使用安全,不断的研究其安全结构。如申请号:200720050223.4,名称为:一种电压力锅的锅盖锁紧装置,包括设有提手的锅盖,锁销贯穿锅盖侧壁扣于锅身凹槽内,锁销设有与之联动的连片,锁销设有复位弹簧,其中锅盖设有开锁按钮,开锁按钮与连片之间设有传动件,开锁按钮驱动连片,使锁销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脱离锅身凹槽。
又如实用新型专利号:01258764,名称为:一种压力锅锁紧装置,包括压力锅胆、能与压力锅胆旋转密封闭合的压力锅盖,压力锅盖上设有当其旋转闭合到位时即被挡住的旋转定位挡块,在锅盖上设置一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一纵向穿过支撑板、锅盖、且其下端可伸到压力锅胆牙一侧的锁针,支撑板上设置一旋转凸轮,旋转凸轮一侧壁上设有由纵向凸面和凹面组成的纵向凸轮面,锁针上部的台阶动配合地搭在旋转吐轮的纵向凸轮面上。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其结构较为复杂,一但损坏就难以修复;2、锅盖与锅胆使用时齿牙必须配合好才能锁住;3、锅身边缘是平的,一旦锅里面的压力过大时很容易发生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简单、新颖、使用方便、容易清洗、密封安全的压力锅锁紧密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力锅锁紧密封装置,包括锅体、盖于锅体上的锅盖、和置于锅体与锅盖之间的密封圈组成,锅盖和锅体上设置了扣紧锅盖和锅体的扣环,扣环的一段设置在锅盖上,另一段设置在锅体上,此设计的有益之处为,其锁紧之力增大了,材料更为的便宜,同时又省材料,降低成本,和方便清冼。
所述的扣环其截面呈“C”字形状,现有的设计都是在锅胆处设计齿牙,使用时只能将齿牙配好才能够使用,费时又费力,本设计在使用时只需将锅盖平放在锅体上向有扣环的方向移动就行,方便。
所述的扣环呈圆环状,分割为二个半圆或若干个圆弧状,分别设置在锅盖的边缘和锅体的锅口边缘上,锅盖与锅体扣合在一起时,扣环包围整个锅口。
所述锅盖的边缘向上弯,锅口边缘向下弯,当锅盖跟锅体合在一起时,里面的压力增大时,锅盖就会向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锅体和锅盖边缘上的弯就会被呈“C”字形状的扣环扣着,锁紧力增大,同时起到防止人为带压强行打开之风险,安全性能有所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使用压力锅的时候能够快速方便的使用,同时又容易清洗,也容易更换其废旧的密封圈,能够省去不少的时间,安全性能也提高了一大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锅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锅体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锅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扣环扣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锅体,2为锅盖,3为压力阀,4为扣环,5为密封圈,6为密封圈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压力锅锁紧密封装置,包括锅体1、盖于锅体1上的锅盖2、和置于锅体1与锅盖2之间的密封圈5组成,锅盖2和锅体1上设置了扣紧锅盖2和锅体1的扣环4,扣环4的截面呈“C”字形状,扣环4可以呈圆环状,分割为二个半圆,扣环4的一段设置在锅盖2的边缘上,另一段设置在锅体1的锅口边缘上(见图1、2、4所示);扣环4也可以呈若干段圆弧状,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以三段为例(见图3所示),分别设置在锅盖2半圆的边缘上,和锅体1的锅口半圆边缘上,锅盖2与锅体1扣合在一起时,扣环4包围整个锅口。
为了加强安全,锅盖2的边缘设计成向上弯,锅体1的锅口边缘向下弯,如图5所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本压力锅时,只需将锅盖2按在锅体1上,然后将锅盖2移向锅体1的扣环4内就行了,达到省时,安全快捷,当锅盖2跟锅体1合在一起时,加热令锅内的压力增大,锅盖2向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锅体1和锅盖2边缘上的弯就会被呈“C”字形状的扣环4扣着,锁紧力增大,同时起到防止人为带压强行打开之风险,安全性能有所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广永,未经陈广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作套管固定器
- 下一篇:一种鱼精核蛋白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