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94328.0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祝方明;瞿雪芬;李志云;左传为;郑雄斌;丁侃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9/08 | 分类号: | A61L29/08;A61L29/06;A61L29/14 |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接枝 改性 聚氨酯 医用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医用导管 基体和聚维酮碘表面改性层;其中聚维酮碘的前驱聚合物为聚乙烯基吡咯烷 酮,表面改性层的接枝率为12.4%~27.4%,接枝密度为8.18-15.6mg/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表 面改性层的接枝率为12.4%,接枝密度为8.18mg/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表 面改性层的接枝率为27.4%,接枝密度为15.6mg/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表 面改性层的接枝率为17.4%,接枝密度为10.8mg/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表 面改性层的接枝率为17.3%,接枝密度为11.1mg/cm2。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洁聚氨酯导管表面;
(2)在聚氨酯导管表面形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层,具体为:将清洁 后的聚氨酯导管浸泡在纯N-乙烯基吡咯烷酮或30vol.%-50vol.%N-乙烯基吡咯 烷酮的乙醇溶液中30-180s,之后取出放入石英玻璃管中,在室温下以 Irgacure907作光引发剂、以二苯甲酮作光敏剂,用紫外光辐照10-30min,取出 除去未反应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物,干燥至恒 重;
(3)聚氨酯导管表面形成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层与碘进行络合反 应,在聚氨酯导管表面形成聚维酮碘改性层,具体为:将表面形成聚乙烯基吡 咯烷酮改性层的聚氨酯导管放入0.01g/mL碘的95%乙醇溶液中,于60℃进行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导管取出,先在室温中晾 干,以除去溶剂,再将导管放在庚烷中浸泡,除去游离碘,然后干燥除去庚 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将聚氨酯医用导管浸泡于体积比为1∶1的乙醇与 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除去管表面的污垢,取出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后,干燥 至恒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表面接枝改性的聚氨酯医用导管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将清洁后的聚氨酯医用导管浸泡在N-乙烯基吡咯 烷酮浓度是50vol.%的乙醇溶液中,180s后,取出放入石英玻璃管中,同时以 Irgacure907作光引发剂,以二苯甲酮作光敏剂,在室温下紫外光辐照20min; 之后将导管取出,用大量水冲洗并在水中浸泡24h,不断换水,除去未反应的 单体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物,自然晾干至恒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3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