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透射光谱的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3923.2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陈哲;姜黎;余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廖继海 |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透射 光谱 输油管道 油品 界面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透射光谱的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品油输送工艺中,一条管道输送多种油品,需要对管道中输送的不同油品界面进行检测,以达到分离不同油品,减少混油的目的。在输油管道中,油品在何种位置切割,直接影响油品切入不同油罐的流程倒换,对确保高效安全平稳运行十分重要。应用在成品油管道中的油品界面监测方法有密度法、荧光记号法、光学界面检测法、超声波界面检测法等。“一种光学界面检测仪在成品油管道上的应用”(《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6),20-22)中公开了应用折射率变化来检测油品界面的FuelCheck光学界面检测仪,其对折射率变化显著的油品能够较好地区分。目前,在国内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中,采用此方法比较成功。现有的光学界面检测仪存在以下不足:
1、在输油管道中,对于同种类不同牌号的油品,当折射率比较接近时不能很好分类。比如90#、93#汽油的折射率有时只相差万分之几。
2、在输油管道中,对于同一牌号不同性质的油品不能很好分类。例如:都是93#汽油,但国标油与普通93#汽油的区别在于国标油是清洁汽油,折射率是无法区分这时两种油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测量时间短、操作简单、检测精度较高、可靠性高的基于透射光谱的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光纤探头采集输油管道中油品的透射光谱和光强,将光谱和光强与油品的种类联系起来,建立数学模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透射光谱的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方法,光源模块发出的光分为可见光、近近红外、近红外和中红外,分别通过入射光纤及准直光部件照射到流动的油品后,透射的光经过聚光部件及出射光纤进入光谱仪模块,光谱仪 模块将测得的光谱光强数据送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这些信号存入数据寄存模块,控制模块同时将管道中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和油品的流速存入数据寄存模块,控制模块将数据寄存模块中的光谱光强数据、温度数据、压力数据、油品流速和定标参数模块中的定标参数送入计算模块,计算模块计算后,数据结果送回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数据结果送入结果输出模块显示。
一种基于透射光谱的输油管道油品界面的检测装置,包括置于恒温箱内的光源模块、光谱仪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寄存模块、定标参数模块、计算模块以及结果输出模块;还包括与输油管道连通的第一金属紧固件、第二金属紧固件、第三金属紧固件和第四金属紧固件;光源模块发出的光分为可见光、近近红外、近红外和中红外,分别经过入射光纤及准直光部件连接至第一金属紧固件、第二金属紧固件、第三金属紧固件、第四金属紧固件,出射的光分别经聚光部件和出射光纤传输到光谱仪模块中;光谱仪模块、数据寄存模块、定标参数模块、计算模块以及结果输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准直光部件为光锥、自聚焦棒、透镜光纤、光纤准直器或自聚焦透镜。当光锥作为准直光部件时,入射光纤与光锥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聚光部件为光锥、自聚焦棒、透镜光纤、光纤准直器或自聚焦透镜。当光锥作为聚光部件时,光锥与出射光纤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金属紧固件中,准直光部件和聚光部件通光面的几何距离为50~100mm;第二金属紧固件中,准直光部件和聚光部件通光面的几何距离为30~80mm;第三金属紧固件中,准直光部件和聚光部件通光面的几何距离为10~40mm;第四金属紧固件中,准直光部件和聚光部件通光面的几何距离为2~10mm。
本发明方法的工作过程如下:
光源发出的光经入射光纤、准直光部件变为准直光出射,油品在金属紧固件内流过,准直光照射油品后,透射的光进入聚光部件,聚光部件收集透射光进入出射光纤。从出射光纤出射的光进入光谱仪模块。光谱仪模块将测得的光谱光强数据送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这些信号存入数据寄存模块,控制模块同时将管道其他装置及传感器获得的温度数据、压力数据和油品的流速存入数据寄存器。控制模块将数据寄存模块中的光谱光强数据、温度数据、压力数据、 油品流速和定标参数模块中的定标参数送入计算模块,计算模块计算后,数据结果送回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数据结果送入结果输出模块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9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